王惟德 2015年11月1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宋代针灸学家王惟一

王惟德即王惟一[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 。王惟一(约987~1067)为宋代著名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 。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 。他对古医书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详加考订,将历代医家对针灸穴位反复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于1026年(天圣四年)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 。1029年由政府颁行各州,并刻文于碑,供入学习传播[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 。同年,他又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以分合,体表刻有针灸穴位,用金字标明穴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之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 [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 。对我国乃至世界针灸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

清代外科学家王洪绪

王惟德即王洪绪(17~18世纪中叶),清代外科学家[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人[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自幼承家教,继承曾祖若谷之学,兼通内、外、妇、儿等科, 尤以外科闻名[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行医40余年,撰有《外科证治全生集》一书(1740)[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对痈疽的诊治经验颇为丰富,主张要善辨证之阴阳虚实,强调辨证论治,一反过去有些医书所述的那种只注重根据疮肿所生部位去诊治或只是简单地循经投药的说法,而重视全身症状在鉴别诊断上的意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在治疗上,也很有独到之处,除外治法外,还重视内治,所倡用的方剂,如阳和汤等,至今仍为有价值的方剂[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他所设制的方剂,所记述的外用药制法,多出自实践经验,常为后世医生所采用[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他倡导“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对于脓肿的切开引流等手术疗法完全持否定态度,并批判陈实功一派“尽属刽徒”等,反映出他在学术上的局限性[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

《外科证治全生集》全文在线阅读:/guji/335/waikequanshengji/index.html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