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异治

中医治则 中医基础理论 针灸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óng bìng yì zhì

2 英文参考

different treatments for same disease[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heterotherapy for homopath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reat the same disease with different method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reating same disease with different method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同病异治治则。指表现相同的疾病,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机的变化、正邪的消长等差异,采取不同治法的治疗原则[1]。《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 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2]。例如,同是胃病,有属肝气犯胃者。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可选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期门等穴,针用平补平泻[3]。有属脾胃虚寒者,治宣补脾键胃、温中散寒,可选脾俞章门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针补宜灸[3]

4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8.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