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补泻法

针灸学 中医学 刺法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ǒu zhǐ bǔ xiè fǎ

2 注解

手指补泻法指针刺操作过程中施以催气行气、补泻等各种手法。出《针经指南》。共十四种,即动、退、搓、进、盘、摇、弹、撚(捻)、循、扪、摄、按、爪、切[1]。《难经·七十八难》有:“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纳)针也”的论述,强调左手按压等动作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窦默因将有关针刺的各种辅助手法总称为手指补泻法,其十四条。后来在《金针赋》、《针灸聚英》等书中均有不同记载。

参见十四法

十四法指针刺操作过程中的十四种基本手法。出《针经指南》。原称“手指补泻法”,即动、退、进、搓、盘、摇、弹、捻、循、扪、摄、按、爪、切。后《金针赋》略去捻法而增加提法,并指出了各法的用途。即“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而去病;弹则补虚;肚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问对》所载,将爪法切法合并,捻法搓法合并,又另加努法,并对各法的操作和作用作了较详细论述和阐发[2]

3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9.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