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重浊

中医病因病理学名词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ī xìng zhòng zhuó

2 英文参考

characteristic of dampness being heavy and turbi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湿性重浊是指湿邪致病,常表现出易导致肢体沉重及分泌物混浊的特点[1] 。

湿邪六淫之一,是指具有易阻气机、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的邪气[1] 。湿为长夏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长夏多湿病[2] [3] 。湿属阴邪,性质重浊黏腻,能阻滞气活动,影响脾的运化[3]外感湿邪,则见肢体沉重、困倦乏力、骨节肌肉疼痛、痛处不移[3]湿浊内阻肠胃,则见纳谷不香、脘闷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症[3]。《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

4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3.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6.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