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象

中医诊断学 望诊 舌诊 中医学 舌象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 xiàng

2 英文参考

tongue manifest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舌象是指病人舌质舌苔色泽形态所构成的形象[1]。主要分为舌质舌苔两部分[2]舌质包括舌神舌色舌形舌态等方面,舌苔则主要观察其颜色及形状[2]

4 舌质

舌质又称舌体[3][4]。是舌头的肌肉脉络组织[4][4][5]

舌质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5][5]。包括观察舌色舌神舌形舌态和湿润度[5]。对于诊察脏腑精气盛衰存亡,判断疾病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5]

舌质望诊主要是辨别其颜色、形态的异常[5]舌诊中,按舌的不同部位以候脏腑[5]。一般以舌尖候心肺,舌边候肝胆,舌中候脾胃,舌根候肾[5]。但也不能机械看待,要结合舌苔和全身症状全面诊察疾病[5]舌质望诊主要辨别荣枯老嫩,包括形态色泽、动态和湿润度等[5]。一般来说,察脏腑虚实,重点在于舌质;察病邪的深浅与胃气的存亡,重点在于舌苔[5]。也有“气病察苔,血病观质”之说[5]

5 舌苔

舌苔也称舌垢[5]。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上蒸所生[5][5]。观察舌苔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浅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5]。望舌苔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5],主要包括苔质苔色两个方面[5]外感六淫之邪或七情内伤食积停饮均可导致舌苔发生变化。观察舌苔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浅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5]。正常舌面上均有白色薄苔,由胃气所生[5],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是胃气正常的表现[5][5]。病理的舌苔,则因病邪外侵或内有停痰食积所致[5]。诊察舌苔,主要从颜色、津液、厚薄、形状分布等方面的变化,并须结合舌质分析[5]。同时要注意由食物或药物染色造成的假象[5]

望苔色为望舌苔之颜色[6]。主要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四种[6]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黄苔里证热证灰苔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也可见于寒湿证黑苔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6]

望苔质为望舌苔质地,包括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脱、有根无根等变化[6]。透过苔能隐隐见到舌体薄苔,为正常苔或属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厚苔,多属病邪传里,病情较重,或内有食饮痰湿阻[6]

正常舌面上均有白色薄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是胃气正常的表现[6]。病理的舌苔,则因病邪外侵或内有停痰食积所致[6]胃气邪气上蒸而成[6]。诊察舌苔,主要从颜色、津液、厚薄、形状分布等方面的变化,并须结合舌质分析[6]。同时要注意由食物或药物染色造成的假象[6]

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6.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4.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6.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24.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43.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