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益胃汤

清热除湿 补气剂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ēng yáng yì wèi tāng

2 概述

升阳益胃汤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

3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方之升阳益胃汤

3.1 别名

益胃汤(《医级》卷八)。

3.2 处方

黄芪二两,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炙甘草各一两,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五钱,橘皮(不去瓤)、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泽泻(不肿勿用)、柴胡白术各三钱,黄连二钱[1]

黄耆60克 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 独活 防风 白芍药 羌活各15克 橘皮12克 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 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 黄连3克

3.3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3.4 功能主治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方之升阳益胃汤功能益气升阳,清热除湿[1]。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行令湿热少退,体重节肿,口苦咽于,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1]

3.5 用法用量

每服三至五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早饭午饭之间服[1]

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饭、午饭之间温服

3.6 方解

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温;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

3.7 摘录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方

4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方之升阳益胃汤

4.1 组成

柴胡5分,葛根1钱,石莲子8分,茯苓1钱,升麻3分,当归1钱5分,丹皮1钱5分,川芎8分,白芍1钱,生地1钱5分,秦艽1钱,麦冬1钱5分,生草3分。

4.2 功效主治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方之升阳益胃汤功在清心火,养脾血。主治经水不通,属二阳之病。

4.3 各家论述

是方以升、柴、秦、葛升其清阳之气;石莲、麦、茯引入心经;四物、丹皮养阴血;秦、葛引入于胃;苓、草引火下行,以通心气丹皮、生地祛血中伏火,则阳明燥金不受伤,而水谷之气自能生律液以和营卫,月事必自通矣。

5 《秋疟指南》方之升阳益胃汤

5.1 组成

生耆4分,川芎8分,潞党2钱,白术1钱,白芷8分,茯苓1钱半,当归1钱,麦冬1钱半,生甘草6分,野山参1钱,粉葛1钱,沙参3钱,羌活4分,赤芍1钱,钗斛1钱半。

5.2 功能主治

《秋疟指南》方之升阳益胃汤主治疟疾寒热往来口渴而脉濡数,旬日病已,遂致口气臭秽,两颊黑肿而硬痛,或生于左,或生于右,皆由苦寒太过,胃阳被遏,火毒凝聚所致。

5.3 用法用量

水炖。和童便徐徐咽之。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7.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