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

腧穴学 穴位特效按摩 胸椎部腧穴 督脉经穴 经穴 针灸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én dào

2 英文参考

Shéndào GV11[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éndà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神道
汉语拼音Shendao
罗马拼音Shentao
美国英译名God's Path
各国代号中国GV11
日本11
法国莫兰特氏VG10
富耶氏IVG10
德国LG10
英国Gv11
美国Go11

神道经穴名(Shéndào GV11,DU11)[1][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脏俞(《备急千金要方》),藏俞(《针灸集成》),藏输(《针灸集成》),冲道。属督脉[2]。神即心神,道即通道,心藏神,穴在心俞旁,如同心神之通道,故名神道[2]神道穴主要用于心神及外感疾患等:如心痛惊悸神经衰弱癔病小儿惊痫瘈疭心脏病,身热汗出,咳嗽气喘风寒汗不出,疟疾项强背痛肋间神经痛心悸健忘咳嗽脊背强痛,怔忡气喘失眠癫痫目痛,视物不明,头痛腰脊强痛,肩背痛发热中风不语心惊咳喘小儿风痫增生性脊椎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4 神道穴的别名

脏俞(《备急千金要方》),藏俞(《针灸集成》),藏输(《针灸集成》),冲道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神道,在第五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

6 穴名

神即心神,道即通道,心藏神,穴在心俞旁,如同心神之通道,故名神道[2]

神,指精神;道为通道。意其为胸中之神气,又指道路。像其地位高显,如日如心也。神道者,胸中之神气,乃日与心之意也。谓其平齐心俞,下接灵台为心神出入之道路。心俞在椎之两侧,与心气相连,心神仗督阳之气而行,所经之道,名曰神道。气之伸者为神,行之通者为道。督脉之气,升而上通,行而直达。本穴旁平心俞心藏神,喻此为心神通达之道路,主治恍惚、悲愁、心气不畅诸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曰:“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因名神道

7 所属部位

胸椎[3]

8 神道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神道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下凹陷中[4]

神道穴位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俯伏或伏卧取穴[4]

神道穴位于背部第五、六胸椎棘突之间[5]

神道穴在督脉的位置

神道穴在胸椎的位置

神道穴的位置

神道穴在胸椎的位置

神道穴的位置

神道穴在胸椎的位置(肌肉

神道穴的位置

神道穴在胸椎的位置(骨骼

9 神道穴的取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神道穴位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俯伏或伏卧取穴[5]

俯伏坐位俯卧位,先取约与两肩胛骨下角平齐的第7胸椎棘突,再向上摸1个胸椎棘突,于其上方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2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神道[7]

10 神道穴位解剖

神道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五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五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7]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神经后支和肋间动脉背侧支分布[8]

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五肋间动脉后支[8]

11 神道穴的功效与作用

神道穴具有宁神安心、清热平喘的功效。

神道穴有宁心安神清热散作用[8]

神道穴有宁心化痰、清热熄风之功,其治症,与灵台略同。顾名思义,知其功用专在神机,而非用于气化形质之为病者也。[9]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针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9][9][9]

斜刺0.5~1寸,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下背或前胸部[9]

针灸大成》:禁针。

注意神道穴不宜深刺,以防损伤脊髓[9]

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10]

13.2 灸法

可灸[10][10][10]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10]

15 特效按摩

用双手中指指腹互相叠加,用力揉按神道穴3~5分钟,可缓解心脏供血不足,治疗心绞痛心脏不适[10]

16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五椎下间主肝热

针灸甲乙经》:身热头痛,进退往来,神道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头痛,进退往来,痃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可灸七七壮至百壮止。小儿风痫瘛疭,可灸七壮。

针灸大成》:主伤寒发热头痛,进退往来,痎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失欠,牙车蹉,张口不合。小儿风痫瘛疭,可灸七壮。

17 神道穴研究进展

17.1 食管作用

在用X线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时发现,重刺激天突神道食管有弛缓作用,并使黏膜皱襞显影清楚。

1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1.
  2. ^ [2]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5.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9.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7.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4-355.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5.
  9. ^ [9]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0. ^ [10]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1-35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