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

健康检查 常见病方药治疗 中医学 椒疮 中医眼科学 五官检查 中医常见病 中医病名 疾病 眼科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 yǎn

2 英文参考

trachom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rlt’s trachoma[朗道汉英字典]

granular conjunctivitis[朗道汉英字典]

granular lids[朗道汉英字典]

trachomatous conjunctivitis[朗道汉英字典]

war ophthalmia[朗道汉英字典]

Egyptian ophthalmi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ilitary ophthalmi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olemophthalmi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rach.[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rickly-ash-like sor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trachom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西医·沙眼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结膜角膜炎,是致盲性眼病[1]。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词trachoma来源于希腊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沙眼是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接触传播[1]。节肢昆虫也是传播媒介[1]。易感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卫生条件、缺水干旱等[1]

沙眼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浸润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解放前沙眼在我国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对沙眼开展了广泛的防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现在沙眼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从北京顺义县及上海、云南、陕西等地进行的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988)结果中可以看到,上述大部分地区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由白内障青光眼等非感染性疾患所致。但是,云南省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云南全省18万双眼盲患者中,白内障占第1位,约8万人;沙眼及其合并症占第2位,约3万人。所以,沙眼在我国致盲原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尚不容忽视。此外,本病在亚非地区不少发展中国家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3.1 沙眼病因

沙眼的分泌物能传染此病,早为人们所知。1907年Halberstaedter与Von Prowazek用光学显微镜和Giemsa染色,在沙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发现包涵体,即上皮细胞内有红蓝色原体及深蓝色始体颗粒聚集,此包涵体具有基质(matrix),颇似外衣包围,被误称为“衣原虫(Chlamydozoa)”此后,相继有不少研究,但一直未分离出病原。1954年我国汤飞凡与张晓楼合作,在检查治疗大量病人的同时,采取病人眼部分泌物给猴眼接种,并同时将沙眼患者的分泌物接种小白鼠脑内试行分离培养,但结果完全阴性。1955年改用鸡胚接种,并注意选择活动性、无并发症及未经药物治疗的沙眼病例,使用链霉素杀灭标本中的细菌,终于在1956年首次分离培养成功。从此在世界上掀起沙眼研究的新热潮。由于此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寄生细胞内,并形成包涵体,故当时认为是一种病毒。又认其大小形态与一般病毒不同,称之为非典型或大型病毒。后经各国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它的分子生物学代谢机能等,证明它具有RNA和DNA及一定的酶,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具有细胞膜及壁并对抗生素敏感等,这些不符合病毒应有的基本性质。而与G细菌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1971年Storz和Page提出将这类微生物另立一目,称衣原体。1974年出版的《Bergey细菌鉴定手册》接受了这一分类:将其归入原核细胞界,薄壁菌门,立克次体纲,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衣原体种,包括沙眼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种及鹦鹉热衣原体种。1989年出版的该手册第10版中,又新加入肺炎衣原体种。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衣原体种再分为沙眼淋巴肉芽肿及鼠肺炎三个生物变种。其中沙眼生物变种从抗株性上又分为A、B、Ba、C、D、E、F、G、H、I、J、K等12个免疫型,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可分为L1、L2及L3等3个免疫型。

一般来说,地方流行性致盲沙眼大多由A、B、Ba及C型所致,有些作用称这几型大多由流行性沙眼衣原体组;而D~K型主要引起生殖泌尿系感染;如尿道炎宫颈炎附睾炎等,以及包涵体性结膜炎,故称眼-生殖泌尿组衣原体。1966年我国的王克乾、张晓楼等采用小鼠毒素保护试验,将我国不同地区10年间分离的46种沙眼衣原体分成Ⅰ、Ⅱ两种免疫型,Ⅰ型以TE-55样为代表,Ⅱ型以TE-106样为代表,两型比例为2∶1。但Ⅰ、Ⅱ两型和上述15种沙眼衣原体免疫型的对应关系一直不能肯定。张力、张晓楼等(1990)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cro immunofluorescence Test)对中国华北沙眼流行区沙眼衣原体免疫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地区沙眼流行以B型为主,C型次之。

沙眼衣原体感染人的结膜、角膜上皮细胞。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个生物相:原体(elementary body)是感染相,大小约0.3μm,具有细胞壁,可存活于细胞外;始体(initial body)亦称网状体(reticulate body)是繁殖相,体积较大,约0.8μm,无感染性。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胞浆发育转变为始体,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子代原体。胞浆内充满后则破裂释放出原体,游离的原体再侵入正常的上皮细胞,开始新的周期。每一周期约为48小时。

沙眼原发感染,愈后可不留瘢痕。但在流行地区,卫生条件差,常有重复感染。原发感染已使结膜组织沙眼衣原体致敏,再遇沙眼衣原体时,则引起迟发超敏反应沙眼在慢性病程中,常有急性发作,可能就是重复感染的表现。多次的反复感染,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甚至睑板肥厚变形,引起睑内翻倒睫,加重角膜的混浊,损害视力,甚至失明。除重复感染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也使病情加重。

3.2 沙眼的病理改变

沙眼衣原体仅侵入睑结膜及穹隆结膜上皮细胞,但引起的病理变化则达深部组织。首先表层上皮细胞表现变性脱落,而深层者则增生,随着病程发展,上皮细胞增生很快,使上皮层不再平滑,而形成乳头乳头的实质里有扩张的微血管淋巴管淋巴细胞。于此同时结膜上皮下组织发生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同时有限局性聚集,形成滤泡。滤泡中央部有很多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网织细胞,其周围则为大量的小淋巴细胞。承受病程的进展,滤泡发生变性及坯 煞费苦心,继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瘢痕。睑板亦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而致肥厚,严重者结缔组织增生,使之变形。角膜血管翳皆自上方角膜缘开始,角膜微血管扩张并向角膜中央部分发展,伴有细胞浸润,初位于浅层,继则向角膜下方及深层发展。初呈垂帘状,严重者可侵及全部角膜。

3.3 沙眼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为5~12日。通常侵犯双眼。多发生儿童少年时期。

1.症状 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2.体征

⑴急性沙眼:呈现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因乳头增生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满面滤泡,合并有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数周后急性炎症消退,转为慢性期。

⑵慢性沙眼:可因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虽减轻,但与皮下组织有弥漫性细胞浸润结膜显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图1),滤泡大小不等,可显胶样,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同样病变亦见于下睑结膜及下穹隆结膜,严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皱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缘外正常的毛细血管网,越过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影响视力,并逐渐向瞳孔区发展,伴有细胞浸润及发展为浅的小溃疡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肥厚的肉样血管翳(pannus crassus)。

图1 沙眼滤泡

在慢性病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最早出现在上睑结膜的睑板下沟处,呈水平白色条纹,以后逐渐呈网状,待活动性病变完全消退,病变结膜全部成为白色平滑的瘢痕(图2)。

图2 沙眼瘢痕

沙眼的病程和预后,因感染轻重与是否反复感染有所不同。轻者或无反复感染者,数月可愈,结膜遗留薄瘢或无明显瘢痕。反复感染的重症病人,病程可缠绵数年至十多年,慢性病种中,可由其他细菌感染重复感染时则常呈急性发作。最后广泛结瘢不再具有传染性,但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常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为了防治沙眼和调查研究的需要,对沙眼有很多临床分期的方法。我国1979年全国第二届眼科学术会讨论时,重新制定了沙眼的分期:

Ⅰ期——进行期:即活动期,乳头和滤泡同时并存,上穹隆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变为瘢痕。仅残留少许活动性病变为止。

Ⅲ期——完全结瘢期: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同时还制定了分级的标准:根据活动性病变(乳头和滤泡)占上睑结膜面积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二级。占1/3面积以下者为(+),占1/3~2/3者为(++),占2/3以上者为(+++)。

并确定了角膜血管翳的分级法:将角膜分为四等分血管翳侵入上1/4以内者为(+),达到1/4~1/2者为(++),达到1/3~3/4者为(+++),超过3/4者为(++++)(图3)。

图3 角膜血管

1.正常血管不侵入透明角膜  2.血管翳(+)

3.血管翳(++) 4.血管翳(+++) 5.血管翳(++++)

国际上较为通用者为MacCallan分期法:

Ⅰ期——浸润初期:睑结膜与穹隆结膜充血肥厚,上方尤甚,可有初期滤泡与早期角膜血管翳。

Ⅱ期——活动期:有明显的活动性病变,即乳头、滤泡与角膜血管翳。

Ⅲ期——瘢痕前期:同我国第Ⅱ期。

Ⅳ期——完全结瘢期:同我国第Ⅲ期。

3.4 沙眼检查

3.4.1 器材

2.5倍放大镜,或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常用快速手消毒剂:醇类与胍类(醋酸氯己定等)复配的手消毒液;75%乙醇溶液;有效碘含量为5000 mg/L的碘伏溶液,氧化电位水等。[2]

3.4.2 方法

[2]

选择晴天良好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必要时增加人工照明。先检查右眼后检查左眼。重点检查睑缘、上睑结膜与角膜。

检查睑缘时,将上睑轻轻上推,暴露睑缘,检查有无倒睫

检查上睑结膜时,嘱被检者向下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上睑皮肤,使上眼睑离开眼球然后向下向前用轻柔的力翻转,并将翻转后的上睑拇指固定于眼眶上缘,检查上睑结膜有无滤泡、炎症瘢痕检查完毕后轻轻将上睑复位。

检查角膜时,一手以拇指和食指将上下睑分开,另一手持放大镜检查角膜,或用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观察是否有角膜血管翳、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有无角膜浑浊。

3.4.3 结果记录

按右、左眼分别记录有无沙眼或疑似沙眼[2]

3.4.4 注意事项

[2]

a) 为避免交叉感染引起结膜病,检查者在检查前应使用皂液与流动水洗净双手,在接触有眼部疾患的病人后,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搓擦双手2 min。

b) 沙眼患病率的统计不包括疑似沙眼

3.5 沙眼的诊断

典型的沙眼,临床上根据睑结膜乳头和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及结膜瘢痕的出现,较容易诊断。对早期沙眼的诊断尚有一定困难。有时只能初步诊断为“疑似沙眼”。

3.5.1 诊断要点

1.WHO筛查活动沙眼的指标为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2]

2.典型的睑结膜瘢痕[2]

3.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2]

4.角膜血管[2]

3.5.2 1979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诊断标准

根据1979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的决定,沙眼诊断依据为:

①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②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③上穹隆部或/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结膜刮片有沙眼包涵体。在第1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3项中之一者可诊断沙眼

疑似沙眼者:上穹隆部及眦部结膜充血,有少量乳头乳头为正常组织)增生或滤泡,并已排除其他结膜炎者。

3.5.3 学生健康检查诊断标准

[2]

至少符合下述2条体征者可诊断为沙眼。只符合下述a)项体征时诊断为疑似沙眼

a) 上睑结膜有5个以上滤泡,滤泡直径不小于0.5 mm;

b) 典型的睑结膜瘢痕

c) 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

d) 较明显的角膜血管翳。

3.6 需要沙眼鉴别的疾病

3.6.1 结膜滤泡症

结膜滤泡症(conjunctival folliculosis)常见于儿童,皆为双侧,无自觉症状。滤泡多见于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滤泡较小,大小均匀相似,半透明,境界清楚,滤泡之间的结膜正常,不充血,无角膜血管翳,无瘢痕发生沙眼的滤泡多见于上穹隆部与上睑结膜,混浊不清、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并有结膜充血和肥厚等症状

3.6.2 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慢性滤泡性结膜炎(chronic follicular conjunctivitis) 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皆为侧,颗粒杆菌(B.granulosis)可能为其病因。晨起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适感。滤泡多见于下穹隆与下睑结膜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结膜充血,但不肥厚;1~2年后自愈,无瘢痕形成;无角膜血管翳。

3.6.3 春季结膜炎

春季结膜炎(vernal conjunctivitis) 此病有季节性,主要症状为刺痒。睑结膜上的乳头大而扁平且硬,上穹隆部无病变,易于鉴别。分泌物涂片中可见嗜酸细胞增多。

3.6.4 包涵体结膜炎

包涵体结膜炎(inclusion conjunctivitis) 成年人与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结膜刮片中皆可见包涵体,其形态沙眼包涵体相同,难以分别。但包涵体性结膜炎皆以急性开始,滤泡皆以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为著,无角膜血管翳,数月至1年即可自愈,并不形成瘢痕,可与沙眼鉴别。

3.7 沙眼的治疗措施

上睑结膜出现滤泡、乳头增生是活动沙眼需要抗菌药物治疗[2]

磺胺抗生素应用后,沙眼治疗上有了显著进行。实验研究证明,利福平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磺胺氯霉素等对沙眼衣原体抑制作用

3.7.1 局部用药

0.1%利福平或0.5%金霉素四环素眼药水每日滴眼3~6次,效果较好。但此类药物水溶后,数周即逐渐失效,需重新配制。若制成眼药膏或混悬液可保存较久。10%~30%磺胺醋酰钠和0.25%~0.5%氯霉素眼药水易于保存,效果亦佳。前述各药一般需持续用药1~3个月。亦可行间歇疗法即用药3~5日后,停药2~4周,再行用药,效果亦佳,易于坚持,对于大部分结瘢而仍有残余乳头增生“小岛”者,可以硫酸铜笔腐蚀,促进结瘢。

利福平滴眼液,每日3~5次,每次1~2滴,疗程10~12周[2]

红霉素眼膏,涂于结膜囊内,一日2~4次,每次长度1~2mm,疗程10~12周[2]

3.7.2 全身治疗

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除局部滴用药物外,成人可口服磺胺制剂等。连续服用7~10天为一疗程,停药1周,可再服用。需2~4个疗程,应注意药物副作用

WHO推荐一次性口服阿奇霉素20mg/kg,就能清除沙眼衣原体感染[2]

急性期可口服红霉素一日1g,分四次服用[2]。口服大剂量红霉素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3]

3.7.3 手术治疗

乳头增生严重的,可行药物摩擦,以棉签或海螵蛸棒蘸蛸棒蘸磺胺四环素,摩擦睑结膜及穹隆结膜。滤泡多者行压榨术,局麻下以轮状镊子挤破滤泡,排出其内容,同时合并药物治疗,促进痊愈。对消眼的后遗症如少数倒睫可行电解术,睑内翻倒睫者,需作手术矫正

3.8 沙眼的预防

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

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把防治眼病的知识传给群众,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不用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晒干;托儿所、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应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脸,对沙眼病人应积极治疗,加强理发室、浴室、旅馆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严格毛巾、脸盆等消毒制度,并注意水源清洁

4 中医·沙眼

沙眼(trachoma[4])为病名[5]。即椒疮[5]。是由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以双眼痒痛,羞明流泪,或眵多胶粘,睑内红赤颗粒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传染结膜炎[5]

椒疮(prickly-ash-like sore trachoma)为病名[6]。见《证治准绳·杂病[6]。又名椒疡(见《目经大成》卷二)、沙眼[6]。是指以眼内生细小红而坚的颗粒,状似花椒,有碜涩微痒为主要表现的眼病[7]。病眼睑结膜血管模糊,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椒疮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7]。严重者可发生眼睑内卷、睫毛倒入、赤膜下垂黑睛生翳等多种并发症,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7]沙眼眼科最常见的传染病,其并发症危害严重,是眼科临床重点防治眼病之一。

椒疮相当于西医的沙眼[7]

4.1 沙眼病因病机

沙眼多因眼部不洁,受风热毒邪侵袭,加之脾胃素有湿热,致眼睑脉络壅滞,气血失和而发[7]

脾胃积热,复感风热邪毒,内热外邪相结,壅阻于睑里,脉络受阻,气血失和,易发椒疮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眼病。此病原体在1955年由我国首先分离培养成功,解决了长期悬而未解的沙眼病因问题。这种沙眼衣原体不耐高温,在70℃温度下,可在1分钟内被杀死。75%酒精、0.1%福尔马林、0.1%石碳酸等皆可迅速杀灭它,而紫外线、肥皂液却无作用药物方面,磺胺醋酰钠有一定抑制作用抗生素中,除链霉素新霉素等外,其它大多数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2 沙眼症状

沙眼症见眼睑内面发生红色细小颗粒,状如花椒[7]。自觉眼部沙涩痒痛,羞明流泪[7]

椒疮初起,觉眼部不适,或微有痒涩感,或无明显异常感觉。翻转胞睑,可见睑里靠两眦处红赤且有少量细小颗粒,色红而硬或伴有少量质黄而软的粟状颗粒。

病势发展,睑里红赤加重,颗粒增多,可布满睑里,甚至胞睑肿硬,重坠难开。自觉睑内刺痒灼热,沙涩羞明,生眵流泪,重者伴见白睛红赤黑睛赤膜下垂,星点翳膜等,危害视力羞明痒痛加重,眵泪胶粘。

重症沙眼,日久粟粒状颗粒溃破,大量结疤及黑睛赤膜发展,致诸多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

4.3 沙眼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沙眼椒疮)重症的并发症与后遗症较多,古人早已发现并有详述,只是限于条件,尚未将这些并发症和后遗症与沙眼联系在一起阐述。现概述如下。

4.3.1 倒睫拳毛

沙眼后期睑内结瘢,瘢痕牵扯,内急外弛睑弦内翻,拳毛触刺睛珠羞明流泪,沙涩疼痛,甚至白睛红赤黑睛生翳,视物昏朦。

4.3.2 血翳包睛

邪毒侵及黑睛,轻者赤脉如帘,由上垂下,称为赤膜下垂;重者由黑睛四周侵入,致黑睛混赤,称为血翳包睛睛珠涩痛,羞明流泪,视物昏朦。

4.3.3 黑睛星翳

赤脉下垂者,在赤丝尽头出现星点云翳。重者可变生花翳白陷凝脂翳

4.3.4 睥肉粘轮

毒邪损及胞睑内面与白睛表层,致使睑内面与白睛粘着。牵引胞睑时,可见睑内白睛相连。重者阻碍眼珠转动。

4.3.5 流泪症与漏睛

邪毒侵及泪窍,使窍道受阻,泪液不得下渗则可溢于睑外。若排泪窍道邪毒煎熬,日久又可腐败成脓,变生漏睛

4.3.6 睛珠干燥

邪毒久郁,阴液耗损,目失濡养,白睛少津,故跟干涩不舒,频频眨目。严重者,可干燥变厚似皮肤黑睛干燥生翳,视物昏朦,甚至盲不见物。

4.3.7 上胞下垂

邪毒壅盛,脉络瘀阻,胞睑肿硬变厚,致上胞重坠难举,或病变累及提睑筋肉而无力提举。

4.4 沙眼的诊断

(一)上睑结膜及上穹窿部有乳头增生、滤泡及血管模糊。

(二)在放大镜或裂隙灯下检查可见早期角膜上缘血管翳。

(三)上穹窿上睑结膜出现条状或网状瘢痕

(四)睑结膜上皮细胞刮片发现包涵体,或鸡胚或组织培养分离衣原体

4.5 需要沙眼相鉴别的疾病

椒疮应与粟疮鉴别:

病名

沙眼

粟疮

结膜滤泡症

滤泡性结膜炎

自觉症状

痒涩羞明,异物感

症状或微感痒涩

眼痒羞明,异物感

分泌物

生眵流泪

少量眵泪

血管

睑内血管模糊

清楚,无充血

睑内充血

乳头

增生肥大

滤泡

分布上睑、上穹窿部为主,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或融合成片,内容混浊,愈后有白色疤痕

分布下睑为主,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界线分明,呈半透明状,愈后不留疤痕

结膜滤泡症

角膜血管

4.6 沙眼的治疗

治疗沙眼,当内外兼施。轻者可局部点眼药治疗,重者则配合内治,必要时可配合手术治疗。内治常用祛风、清热、除湿、散瘀等法[7]。可选服清脾凉血汤归芍红花散;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7]睑内颗粒累累成片者,当施劆法——以经过消毒灯心草海螵蛸棒轻快磨擦患处[7]

对其并发症与后遗症,轻者可在治疗本病时兼顾之,重者则须酌情另行处理。

4.6.1 辨证治疗

4.6.1.1 风热客睑

椒疮·风热客睑证(prickly-ash-like sore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lodging in eyelid)是指风热客睑,以眼痒涩不适,羞明流泪睑内微红,有少量红赤颗粒为常见症的椒疮证候[7]

4.6.1.1.1 症状

眼痒涩不适,羞明流泪睑内微红,有少量红赤颗粒。

4.6.1.1.2 证候分析

眼痒涩不适,羞明流泪风邪所致,睑内之红赤颗粒为风热壅滞睑络而发。

风热客睑尚轻,故睑内微红,所生颗粒较少,自觉症状亦轻。

4.6.1.1.3 治法

疏风清热。

4.6.1.1.4 方药治疗

银翘散加减。原方疏散风热之邪,酌加赤芍可通络消滞退赤。

4.6.1.2 脾胃湿热

椒疮·脾胃湿热证(prickly-ash-like sore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in spleen and stomach)是指脾胃湿热,以眼涩痒痛,眵泪胶黏,睑内红赤,椒皮样颗粒累累,并见粟样颗粒,或兼见胃脘痞满,呕恶厌食,肢体困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为常见症的椒疮证候[7]

4.6.1.2.1 症状

眼涩痒痛,眵泪胶粘,睑内红赤,颗粒较多,病情缠绵不愈。舌红苔黄,脉濡数。

4.6.1.2.2 证候分析

脾胃湿热,复感风邪内外合邪,上攻胞睑。风盛则涩痒,热盛则红赤而痛,湿热盛则眵泪胶粘,颗粒较多。湿邪难除,病情缠绵。舌脉皆属湿热内盛之象。

4.6.1.2.3 治法

清热祛湿,除风消滞。

4.6.1.2.4 方药治疗

清胃散除风清脾饮加减。前方中黄连寒泻火,生地、丹皮凉血清热,当归活血消瘀滞,升麻清热解毒引经阳明。全方共奏清胃凉血消瘀之效。后方中黄连黄芩连翘玄参知母清脾胃,泻热毒;元明粉、大黄通腑,泻脾胃积热荆芥防风疏散风邪桔梗陈皮理气和胃祛湿;生地配合大黄凉血活血消滞。诸药合用,具有泻热清脾、疏风散邪之效。用于本证,两方均须酌加苦参地肤子苍术等清热燥湿止痒药物

4.6.1.3 血热壅滞

椒疮·血热瘀滞证(prickly-ash-like sore with pattern of blood-heat stasis and stagnation)是指血热瘀滞,以眼内刺痛灼热,沙涩羞明流泪眵多,眼睑厚硬,重坠难开,睑内红赤,颗粒累累成片或有白色条纹,赤膜下垂血翳包睛,视物不清,舌质暗红苔黄,脉数为常见症的椒疮证候[7]

4.6.1.3.1 症状

胞睑厚硬,睑内颗粒累累,疙瘩不平,红赤显著,眼睑重坠难开,眼内刺痛灼热,沙涩羞明,生眵流泪黑睛赤膜下垂舌红苔黄,脉数。

4.6.1.3.2 证候分析

胃热盛,热人血分,循经上攻,壅滞胞睑,则睑内红赤,颗粒累累,疙瘩不平,且胞睑厚硬而致重坠难开。热盛则灼热刺痛羞明。热瘀血分,侵犯黑睛,故见赤膜下垂,且涩痛、羞明流泪等症加重。

4.6.1.3.3 治法

凉血散瘀。

4.6.1.3.4 方药治疗

归芍红花散。方中当归赤芍红花大黄凉血散瘀;连翘栀子黄芩甘草清热解毒防风白芷疏风散邪。全方共奏凉血散瘀之功。

4.6.2 外治法

4.6.2.1 点眼药

局部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化铁丹眼药水、犀黄散等眼药。

4.6.2.2 劆法

若颗粒累累者,可用黄连制灯芯草或海螵蛸棒磨擦。

海螵蛸棒磨擦法:将海螵蛸磨制成棒状,用黄连水煮沸消毒,取出待干备用(若用灯芯草,先剪成小段,制法同上,术时用小镊子夹持操作)。术眼先滴1%地卡因液作表面麻醉,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术者以左手翻开上、下睑,充分暴露穹窿部。右手持制海螵蛸棒,以轻快手法上下左右来回多次磨擦睑内面颗粒密集处约1分钟,至见点状渗血为宜。磨擦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涂抗生素眼膏。相隔5天一次。根据病情,可多次重复进行。操作时应注意消毒,用力不可太重,且不可损伤黑睛。病变严重而且广泛时,可分期分段进行磨擦。

4.6.3 其他疗法

(一)滴用10%~30%磺胺醋酰钠、0。5%金霉素、0.1%利福平等眼药水,每日3—6次,每晚临睡涂0.5%金霉素眼膏1次。坚持1~3月可收效。

(二)眼珠干燥者,可滴人工泪液或生理盐水

4.7 沙眼的预防

1.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把本病的危害性、传染途径、诊断与治疗方法,向群众宣传,进行群众性的普查与防治。

2.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提倡一人一巾,提倡流水洗脸。患者的洗脸用具要与健康人分开使用,尤其是服务性行业的洗脸用具,必须严格消毒后使用,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4.8 沙眼的预后

一般轻度沙眼自觉症状不严重,易被忽视,但若长期失治,病情逐渐发展时,其产生的并发症与后遗症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4.9 文献摘要

审视瑶函·椒疮症》:“此症生于睥内,红而坚者是。有则沙擦难开,多泪而痛。……俗皆以龙须灯心等物,出血取效。殊不知目以血为荣,血损而光华有衰弱之患。轻者只宜善治。至于瘰瘰连片,疙瘩高低不平,及血瘀滞者,不得已而导之,中病即止,不可太过。”

5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03-304.
  2. ^ [2] GB/T 26343—2010, 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S].
  3. ^ [3]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03.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22.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85.
  7. ^ [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沙眼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沙眼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沙眼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沙眼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