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痹汤

补益肝肾 补气剂 补血剂 中医学 方剂学 祛风燥湿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n bì tāng

2 概述

三痹汤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

3 《校注妇人良方》卷三方之三痹汤

3.1 处方

续断(酒浸炒)、杜仲姜汁炒)、防风、桂心、细辛人参茯苓当归、炒白芍药、炒黄芪牛膝(酒浸炒)、炙甘草各五分,秦艽生地黄川芎独活各三分[1]

3.2 用法用量

生姜水煎[1]

3.3 功能主治

《校注妇人良方》卷三方之三痹汤功在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1]

4 张氏医通》卷十四方之三痹汤

4.1 组成

人参黄芪(酒炒)、白术当归川芎白芍药茯苓各一钱,炙甘草、桂心、防己、炮乌头细辛各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二枚[1]

人参1钱,黄耆(酒炒)1钱,白术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茯苓1钱,甘草(炙)5分,桂心5分,防己5分,防风5分,乌头(炮)5分,细辛3分,生姜3片,红枣2个。

4.2 功能主治

张氏医通》卷十四方之三痹汤功在益气补血祛风寒湿。治风寒湿气合病,气血凝滞,手足拘挛[1]

腰痛兼湿,痛必酸而麻木者。

4.3 用法用量

水煎,不拘时候热服[1]

4.4 各家论述

此方合保元、四君、内补建中、防己黄耆防己茯苓汤、《备急千金要方防己汤等方,但加防风以搜气分之风,川芎以搜血分之风,细辛以搜骨髓之风。于原方中削去生地、牛膝杜仲续断秦艽独活,增入防己白术乌头以祛除风湿,则参附、耆附、术附、桂附、真武等法俱在其中。彼用附子之雄以播真阳,此藉乌头之烈以祛痹着。盖杂合之气,须杂合之方,方为合剂。第恐地黄牛膝辈阴柔之药难振迅扫之威,是不得不稍为裁酌。

4.5 附注

本方方名。《观聚方要补》引作“改定三痹汤”。

5 妇人大全良方》卷三方之三痹汤

5.1 处方

续断 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 桂心 华阴细辛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药 甘草各30克 秦艽 生地黄 川芎 川独活各15克 黄耆 川牛膝各30克

续断1两,杜仲(去皮,切,姜汁炒)1两,防风1两,桂心1两,华阴细辛1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甘草1两,秦艽半两,生地黄半两,川芎半两,川独活半两,黄耆1两,川牛膝1两。

5.2 功能主治

妇人大全良方》卷三方之三痹汤主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下肢痛,常因坐卧阴冷潮湿之处引起,痛时伴有寒冷、沉重感觉,或足胫有轻微浮肿

5.3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4 用法用量

上药嚼咀为末,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盏,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但腹稍空服之。

5.5 临床应用

手指不便:有人病左臂不随,后己痊平,而手指不便,无力,试诸药不验,服此药才半即安。

5.6 各家论述

1.《法律》:此用参、耆、四物一派补药,内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桂心以胜寒,细辛独活以通肾气,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患者,宜准诸此。

2.《医方集解》:风痹诸方,大约祛风湿泻热之药多,而养血补气固本之药少。惟此方专以补养为主,而以治三气之药从之,散药得补药以行其势,辅正驱邪,尤易于见功。

3.《古今名方》:本方与独活寄生汤的功效与证治近似,但独活寄生汤略重于治腰腿痹痛,偏于血弱;本方略重于治手足拘挛,偏于气虚。使用时应有所区别。

5.7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三

6 李保朝方之三痹汤

6.1 处方

防风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当归12克,制川草乌各4.5克,甘草4.5克。

6.2 功能主治

李保朝方之三痹汤功在活血祛风散寒除湿。主风寒湿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失畅。

6.3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6.4 摘录

李保朝方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