蚋 2009年01月2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疾病概述

成虫在晚春和夏季常大量出现在山区、林区、森林草原等有泉水、溪流或河流的地方。雄蚋不吸血。雌蚋吸血,交配后大量出现在人畜周围,侵袭人畜。雌蚋产卵在山泉、溪流、河水以及路旁清洁流水沟内的水草、树枝、叶片或石块上。成虫飞行力强,白天活动。有些种类是人畜蟠尾丝虫病的传播媒介。如毛足原蚋在北美传播人的蟠尾丝虫病;恶蚋和蟹蚋在非洲是传播人的蟠尾丝虫病的重要种类;饰蚋在大洋洲传播牛的蟠尾丝虫病。还有些种类能传播家禽的白血球孢子病。

疾病描述

蚋俗称“黑蝇”,属双翅目蚋科。全世界已知1200多种,我国有鬃毛。 1 头部 近半球形。复眼大,通常雄蝇两眼间距离较窄,雌蝇较宽。头顶有3个排成三角形的单眼。颜面中央有1对触角,分3节,第3节最长,其基部外侧有1根触角芒。大部分蝇类的口器为舐吸式。由基喙、中喙和1对唇瓣组成,基喙上有1对触须。口器可伸缩折叠,以唇瓣舐吸食物,唇瓣腹面有对成排列的假气管,食物由此流入两唇瓣间的口腔。吸血蝇类的口器为刺吸式。能刺入人、禽皮肤吸血。 2 胸部 前胸和后胸退化,中胸特别发达。中胸背板和侧板上的鬃毛、斑纹等特征是分类的根据。前翅1对,有6条纵脉,均不分支。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足3对,较短,跗节分5节,末端有爪和爪垫各1对,中间有1爪间突,爪垫发达,密布粘毛。爪垫和足上密布鬃毛,适于携带各种病原体。 3 腹部 由10节组成,一半仅可见前5节,后5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外生殖器通常藏月腹部,产卵时伸出。雄外生殖器是蝇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生活史:蝇为全变态昆虫,除少数蝇类(如麻蝇)直接产幼虫外,典型的蝇类生活史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1 卵 椭圆形或香蕉状,长约1mm,乳白色。常数十至数百粒堆积成块。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卵产出后一天即可孵化。 2 幼虫 俗称蛆。圆柱形,前尖后钝,无足无眼,多呈乳白色。幼虫分3龄,腹部第8节后侧有后气门1对,由气门环、气门裂和钮孔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孔道。后气门形状是幼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虻俗称“牛虻”或“瞎虻”,属双翅目虻科,全世界已知约3500种,我国已记录近400种,主要种类有广斑虻、华虻等。 虻成虫体长6—30mm,粗壮,呈棕褐色或黑色,属大型昆虫,多数有鲜艳色斑和光泽,体表多细毛。头部宽大,复眼明显,多具金属光泽。雄虻两眼相接,雌虻两眼分离。触角多为3节,第三节有3—7各环节。雌虻口器为刺舐式,取事时刺破皮肤由唇瓣上的拟气管吸血。翅宽,透明或具色斑。足粗短。腹部可见7节。其颜色和斑纹是分类依据,第8—11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疾病病因

我国北方虻的活动季节在5月中旬至8月下旬之间,以7月份为高峰。一般雄虻的寿命仅几天,雌虻可存活2-3个月,虻以幼虫越冬,常见于堤岸22-25cm深的土层中。有些种类牲畜锥虫病等的传播媒介。虻叮刺人体可引起荨麻疹样皮炎,是我国畜牧业中重要害虫。

相关出处

寄生虫第五版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