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体质

中医体质 养生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xū tǐ zhì

2 概述

气虚体质中医体质的一种。体质学说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根据天赋体质的差别对人进行分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丰富而且实践性强[1]。在日常生活中,常可见到在同样的致病条件下,有的人感而为病,有的人却安然无恙;同样患感冒,有的人出现风寒症状,有的人却出现风热症状,这主要与人的体质有关[1]

气虚体质之人表现为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多汗自汗心悸怔忡头晕耳鸣,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弱无力。心气虚者常见惊悸不安,气短活动时加重,早搏等;肺气虚者见咳嗽无力,气短懒言,声微自汗等;脾气虚者常见食少厌言,消瘦腹胀大便溏薄,面色萎黄等;肾气虚者可见腰腿酸软,小便频数且清长,下肢浮肿,性欲低下等。肝气虚者较少见。

3 气虚体质的机理

气虚体质是指人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

4 气虚体质的表现

4.1 总体特征

气虚体质之人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1]

4.2 证象

阳虚体质者在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脉弱无力等气虚症状的基础上,还常见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脘腹冷痛小便清长、舌淡体胖、体温偏低等征象。心阳虚者,除心气虚等基本症状外,还兼见四肢不温、冷汗、脉微欲绝等征象;脾阳虚者,兼见久泻不止、四肢发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等征象;肾阳虚者,兼畏寒肢冷,腰酸腿痛遗精滑精阳痿早泄,夜尿频多等征象。[1]

4.3 形体特征

肌肉松软不实。

4.4 常见表现

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4.5 心理特征

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4.6 发病倾向

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4.7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5 气虚体质的调养

体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又有动态可变性。合理的饮食、舒畅的情志及适度的运动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反之,则可使体质衰弱,进而导致各种疾患。

5.1 调养原则

益脾肺,升阳举陷。

5.2 调养方法

5.2.1 精神调养

气虚之人,多性格内向,胆小,缺乏决断能力情绪不稳定,时常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在日常生活中,应振奋精神,逐渐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保持平和心态,避免过度思虑、精神紧张。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倾听音乐,欣赏戏剧,观看幽默的相声或小品,以消除烦恼,振奋精神[2]

5.2.2 饮食调养

气虚之人饮食以选择性质平和而偏温补的食物为佳,如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小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等。若气虚甚,可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不宜多食生冷、黏滑、苦寒、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油腻及不宜消化的食物。[2]

5.2.2.1 食养方法:

1.补益脾肺,兼顾心肾。气虚证多与肺、脾、心、肾虚损有关,食养应以分别补其脏虚为原则。由于“气之根在肾”,因此,补气时可酌加枸杞子桑椹蜂蜜等益肾填精之品[2]

2.食性平和,宜为平补气虚表现多为脏腑功能减退,尚未出现寒象,宜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2]

3.气血两虚者治宜益气生血益气活血益气摄血[2]

4.忌寒湿、油腻、厚味食物[2]

5.2.2.2 推荐食材:

1.补气类食物糯米粳米小米粟米大麦荞麦栗子花生榛子仁、刀豆白扁豆山药香菇蘑菇猴头菇大枣猪肚羊肚牛肉鸡肉、乳鸽、鹌鹑鲫鱼泥鳅带鱼红糖饴糖鲳鱼鲈鱼、黄花鱼黄芪[2]

2.平补类食物 豆制品、墨鱼、蛋、猪肉、猪腰、黑鱼淡菜山药粳米大枣茯苓[2]

3.温补类食物 冬虫夏草胡桃仁羊肉狗肉肉桂干姜[2]

5.2.2.3 推荐食养方:

[2]

1.黄芪炖鸡 生黄芪30g,母鸡1只。将母鸡去毛内脏,洗净,再将黄芪放入母鸡腹中缝合,置锅中加水及姜、葱、大料、盐等佐料炖煮至鸡烂熟。佐餐食用。

2.薏苡仁粥 薏苡仁50~100g,粳米100g,糖或盐适量。薏苡仁粳米洗净,放人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粥熟。食用时加入糖或盐。佐餐食用。

3.大枣粥 大枣10~15个,粳米100g,冰糖适量。大枣粳米洗净放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米烂枣熟成粥,加入冰糖。佐餐食用。

4.鸡汁粥 母鸡汤lOOOmL,粳米50g,盐、葱适量。粳米洗净放锅内,加入母鸡汤,再加入适量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粥熟,加入盐、葱。佐餐食用。

5.白扁豆粥 白扁豆60g,粳米100g。白扁豆粳米洗净,放人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粥成。佐餐食用。

6.白茯苓白茯苓粉15g,粳米100g。将洗净的粳米白茯苓粉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可经常食用。

5.2.3 体育锻炼

气虚体质体能、耐力常显不足,故以选择较为柔缓的锻炼方式为宜,如广播操、太极拳、散步、慢跑、按摩四肢及胸腹等,对纠正体质,增强身体素质有很好的帮助。气功可练“六字诀”中的“吹”字功。如运动强度过大、运动时间过久,则易出现疲劳、汗出、气短喘促正气耗散之象,加重气虚,故应防止过度运动。[2]

5.2.4 药物调养

气虚之人可选用味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作用药物,如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大枣山药等。气虚明显者加用补气方剂,偏于脾气虚常见纳呆腹胀者,宜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补益资生丸等;偏于肺气虚经常感冒者,宜选补肺汤玉屏风散;偏于肾气虚有夜尿频多者,可选肾气丸[2]

6 中医体质分类

现代中医常用的体质分类方法着眼于阴阳气血津液盛衰虚实,把人体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九种体质

辨识体质可使用医学百科App提供的“中医体质测评”工具。

7 参考资料

  1. ^ [1]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17-18.
  2. ^ [2] 马烈光,蒋力生主编.中医养生学—3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05.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