萸黄连与黄连有什么区别?

问答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问:萸黄连与黄连有什么区别?
答:

萸黄连黄连吴茱萸炙后的炮制品,二者在性状、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上均有区别。

萸黄连与黄连在性状上的区别

黄连片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周边黯黄色,粗糙,富有残存细小须根,片面黄色[1]。质坚硬,气微,味极苦[1]

萸黄连色泽黯黄色,味苦,略带吴萸的辛辣味[1]

萸黄连与黄连在功效上的区别

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能,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1]。如治热毒壅盛、高热烦躁及痈疽疔疮黄连解毒汤(《外科正宗》);治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痢泄泻白头翁汤(《伤寒论》)[1]

吴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1]。如治积滞内阻,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的大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

萸黄连与黄连在化学成分上的区别

黄连中含有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甲基黄连碱,木兰花碱等[1]

实验表明,黄连切制时,宜在水温较低时进行,并尽量减少在水中的浸润时间,否则损失药效[1]。目前实际应用中,黄连多在用时捣碎,以避免在切制过程中成分的流失[1]

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炮制后,主要化学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含量均无明显变化[1]。但也有报道证明,随着炮制温度升高,黄连小檗碱含量有所降低,但炮制又可提高小檗碱在水中的溶出率[1]。生黄连小檗碱的溶出率为58.17%,酒、姜汁吴茱萸炮制后溶出率约为85%,说明炮制小檗碱在煎液中的溶出率有促进作用[1]。但也有报道与上述结论不同,认为萸黄连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比生黄连水煎液降低8.68%,小檗碱降低19.35%,巴马汀降低3.45%,认为这与吴茱萸汁制后降低黄连寒性的传统认识相一致;黄连用不同方法炮制后,小檗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黄连炭最为显著;但黄连拌酒晾干后,盐酸小檗碱含量比其他加热酒制炮制品及生品含量增高;黄连以不同用量的白酒黄酒炙炒后,对黄连盐酸小檗碱含量影响不大,但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却明显高于生品;微量元素Mn、Ca、Zn煎出率酒炙品也明显高于生品[1]。因此推论炮制加酒量和加热温度对黄连生物碱含量及溶出率均有影响[1]

黄连在加热过程中,可生成一种红色小檗碱生物碱——小檗红碱[1]生药加热到130℃、1小时,或180℃、20分钟时开始生成,其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小檗碱相应减少[1]。加热也能使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等发生结构变化[1]。提示要注意研究黄连加热与质量变化的关系[1]

萸黄连与黄连在药理作用上的区别

研究表明,小檗碱对多种革兰阳性阴性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抗炎、抗溃疡、利胆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降低血糖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1]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炮制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且均出现了炮制前未有的对绿脓杆菌抑制作用[1]

关于黄连

黄连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黄连片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周边黯黄色,粗糙,富有残存细小须根,片面黄色,质坚硬,气微,味极苦[1]酒黄连色泽较生片加深,味苦,略带酒气[1]姜黄连表面棕黄色,味苦,略带姜的辛辣味[1]萸黄连色泽黯黄色,味苦,略带吴萸的辛辣味[1]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扫码访问

可用医学百科App / 微信 / 手机浏览器 扫码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