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黄·寒湿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

问答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问:阴黄·寒湿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
答:

阴黄·寒湿证(yin jaundice with cold-damp syndrome[1])是指寒湿内困,脾阳受损,以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痞满食少,神疲畏寒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等为常见症的阴黄证候[2]

阴黄·寒湿证患者常见以下症状

患者病程较长,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纳少脘闷或腹胀便溏,纳差,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体胖大,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3][4]

这是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的表现: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湿留滞于中焦,肝胆气机不畅,胆汁外溢,故身目色黄而晦黯。脾失运化,寒湿凝滞于中焦,则腹胀满闷、食少纳呆便溏阳气衰弱,则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脉亦为寒凝阳衰之象。[3][4]

阴黄·寒湿证治宜温中化湿健脾和胃[4]

阴黄·寒湿证患者常吃干姜白术泽泻茯苓薏苡仁苍术厚朴橘皮等好得快[4]

建议阴黄·寒湿证患者使用以下食疗方进行食疗[4]

1.鲤鱼汤(《饮膳正要》):将鲤鱼一条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切块,与荜茇5g、川椒15g同入锅内,加葱、姜、调料及水适量,煮沸后转文火炖40分钟,将鱼肉煮熟即可。佐餐服食

2.泽姜汤:泽泻15g,干姜10g,橘皮10g,茯苓20g。上四味,以水1000mL煎煮,煮取400mL.饮汤,每日2次。

黄疸(jaundice[1][5])为病名[6]。是指以面目发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5]。古代亦称黄瘅[7][6]目睛黄染尤为黄疸的主要特征[8]。主要由脾湿胃热熏蒸肝胆、胆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肌肤所致[7]黄疸有属阴属阳,在脏在腑之分[6]。《临证指南医案·疸》:“黄疸,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腑在脏。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

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阴黄[7][6]阴黄是指湿浊留滞,正气不足,以病程长,皮肤巩膜黄色晦暗如烟熏为主要表现的黄疸病[1]。由脾胃虚寒寒湿内阻,或肝郁血瘀所致,病程长,病势[4]。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6]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黄疸病应早发现,早治疗。《金匮要略·黄疸病》提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这说明黄疸病经过妥善治疗,一般在短期内,黄疸即可消退。如果正不胜邪,病情反而加剧者,则较为难治。

黄疸在急性期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黄疸可见于西医的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6]。胆源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等均属“黄疸”范畴。急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等疾病,伴有黄疸证候者,可参照治疗[3]

现常将黄疸分为阳黄(包括热重于湿证湿重于热证湿困脾胃证湿热兼表证肝胆湿热证胆腑郁热证等证)、阴黄(包括寒湿证血瘀肝郁证湿热蕴结证肝脾不调证阳虚寒凝证脾虚湿困证等证)进行辨治,详见黄疸条。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