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溪蟾

有毒动物 生物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iǎn diàn xī chán

2 中文名

缅甸溪蟾

3 拉丁名

Torrentophryne burmanus (Andersson),1938

4 俗名

缅甸蟾蜍

5 中文目名

无尾

6 中文科名

蟾蜍

7 中文属名

溪蟾属

8 采集描述

杨大同、饶定齐,云南两栖爬行动物,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P.56-57

费梁等,中国两栖动物图鉴,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P.126

9 形态

缅甸溪蟾雄蟾体长63.8mm,雌蟾76.7mm左右。通身背腹皮肤上满布小圆疣,雄蟾的圆疣顶部具1颗黑色角质颗粒;雌蟾背面皮肤光滑,角质颗粒少且无刺,雄蟾有角质颗粒;耳后腺长为宽的2倍左右,短于头长;体侧及腹面与背面疣粒大小一致,但腹面疣粒更密集。吻端尖、吻棱明显,颊面微凹;鼻孔位于吻眼间中点;眼径略大于上眼睑宽;无鼓膜;无耳柱骨;上颌无齿,无犁骨齿。前肢强壮,前臂及手超过体长之半;指长序3-4-2-1,第1~4指内外侧均具缘膜,指基微蹼可见;指基下瘤和关节下瘤单一;内外掌突大小相若,内掌突略长,外掌突略呈圆形。

10 鉴别特征

缅甸溪蟾通身背面为灰棕色,有1条浅色脊纹,自眼后至肛上方;头背和头侧有模糊且界限不清的深色斑纹,边缘不清晰;通身腹面棕色,有大的、不规则的云状黑棕色斑,彼此相连。

11 地理分布

缅甸溪蟾分布于云南。

12 生态生物学资料

缅甸溪蟾生活在中山常绿阔叶林下的山溪急流及其附近。2~3月成蟾栖于溪河内缓流处石下,6~7月营陆栖生活,也栖息在房舍附近。

13 有毒/泌毒部位

皮肤

14 毒素类型

混合毒素

15 毒性

蟾蜍皮肤毒腺和耳下毒腺能分泌蟾酥,主要由生物原胺、蟾毒配基和蟾蜍毒三大类组成。生物原胺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强力致幻作用,令人产生幻觉症;还有一些成分能使人血管收缩身高血压作用。蟾毒配基是其皮肤分泌物的主要成分,能增强心脏收缩力,治疗心衰蟾蜍毒中含有心脏毒成分。蟾蜍毒和蟾毒配基均具有强烈的局部麻醉作用。此外,在蟾蜍中还发现了一些具有溶血作用抗菌肽

16 中毒途径

误食或使用带有缅甸溪蟾分泌物的器皿进食

17 数据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