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某些外源性化学物,因选择性损害神经系统或以神经系统作为主要靶器官之一被称之为神经毒物。神经毒物可以是以中枢神经系统作为靶器官,也可以是以周围神经系统作为主要靶器官,甚至可二者兼而有之。常见的导致慢性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毒物品种有铅、铊、砷、正己烷、汽油、二硫化碳、甲基正丁基甲酮、溴丙烷、氯丙烯、丙烯酰胺、环氧乙烷等。化学物慢性中毒致周围神经病起病多较为隐袭,缓慢渐进性加重,进展过程取决于接触化学物的种类、时间、浓度等。早期多以肌肉无力、浅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
5 临床表现
化学物慢性中毒致周围神经病起病多较为隐袭,缓慢渐进性加重,进展过程取决于接触化学物的种类、时间、浓度等[1]。早期多以肌肉无力、浅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1]。临床、毒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为其主要临床类型,运动和感觉神经同时受累,可因化学物不同而有所侧重[1]。
6 病理
慢性化学物中毒所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根据病理研究和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主要分为轴索病和髓鞘病两种类型,其中以中枢-周围性远端型轴索病最为常见,髓鞘病相对少见[1]。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病理改变与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的病理改变相比并无特异性[1]。在任何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病例中,随着病情的进展均有可能同时存在轴索改变及脱髓鞘改变的病理过程,轴索损害可产生继发性脱髓鞘,严重的脱髓鞘病变经常导致轴索的继发性变性[1]。
7 诊断检查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慢性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因此,神经-肌电图是诊断化学物慢性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必需检查之一。肌电图(EMG)可提供失神经和神经再支配的信息,鉴别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反映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及发现亚临床周围神经损害。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测定可反映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有助于鉴别周围神经髓鞘损害或轴索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EMG和NCV检查的结合有助于周围神经、神经丛、神经根及前角细胞病变的定位诊断。
每个实验室均应建立自己的神经-肌电图正常参考值,如果参考使用其他实验室的正常值时,应注意保证测定条件的一致性。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不仅能指明神经损害的具体部位,而且还能判断神经损害的程度,但可与临床表现并不完全平行。本标准中周围神经轻度损害指MCV或SCV的测定值与正常下限值相比,速度减慢或波幅下降25%以内;明显损害指MCV或SCV的测定值与正常下限值相比,速度减慢或波幅下降25%~45%;周围神经严重损害指MCV或SCV的测定值与正常下限值相比,速度减慢或波幅下降45%以上。
7.1 诊断
根据长期密切接触神经毒物的职业史,出现以周围神经病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1]。
7.2 分级标准
7.2.1 轻度周围神经病
长期密切接触神经毒物后,出现四肢远端为主的肌肉无力,肢体麻木或烧灼样、蚁走样、切割样等感觉异常,可伴有四肢湿冷、无汗或多汗等,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
a) 四肢对称性手套、袜套样分布的感觉减退或过敏,同时伴有振动觉障碍或跟腱反射减弱;
7.2.2 中度周围神经病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者:
c) 定位明确的脑神经损害;
d) 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明显,如神经传导速度中度减慢,或感觉和运动动作电位波幅中度降低。
7.2.3 重度周围神经病
在中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8 鉴别诊断
化学物慢性中毒也可引起单神经病、多数单神经病等,但甚为少见,诊断时应慎重,需严格做好鉴别诊断工作。慢性铅中毒可引起周围神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对称的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垂腕、垂足和感觉异常等。慢性中毒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可伴有脑神经损害,诊断时应主要以客观检查为主。
10 参考资料
- ^ [1] GBZ/T 247—2013, 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