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风内障·阴虚阳亢证

中医证名 曈神疾病 中医学 绿风内障 中医眼科学 五风内障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ǜ fēng nèi zhàng ·yīn xū yáng kàng zhèng

2 英文参考

green windglaucoma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yang hyperactivit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绿风内障·阴虚阳亢证(green windglaucoma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yang hyperactivity),阴虚阳亢,以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蒙,观灯火有红晕,眼珠变硬,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舌绛少津,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绿风内障证[1]

4 症状

绿风内障·阴虚阳亢证患者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观灯火有虹晕,眼球变硬,心烦失眠眩晕耳坞,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舌绎少津,脉弦细面数或细致[2][2]

5 证候分析

肝肾阴虚虚火上扰,清窍不利,故头目胀痛神水瘀滞,故眼珠变硬。阴主敛,阳主散,阴虚阳亢瞳神散大阴虚血少,瞳神失养以致视物昏花。古人认为观灯火生虹晕乃阴虚阳盛,水不制火,阴阳相乖,水火相射所致。虚火上炎,扰动心神则心烦失眠阴虚阳亢水不涵木,风阳上旋,故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皆示阴虚火旺;若舌质红绛而少津液,脉细数,则阴血亏虚更甚。[2]

6 绿风内障·阴虚阳亢证的治疗

6.1 治法

绿风内障·阴虚阳亢证治宜滋阴降火平肝熄风[2]

6.2 方药治疗

绿风内障·阴虚阳亢证可用知柏地黄丸[备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阿胶鸡子黄汤[备注]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陈阿胶、生白芍石决明、双钩藤、大生地、清炙草、茯神木鸡子黄络石藤、生牡蛎,除陈阿胶鸡子黄二味外,用水煎汁去渣,纳胶烊尽,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加减治疗:

知柏地黄丸重在滋阴降火,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为重者。若兼风阳上扰,可酌加石决明钩藤平肝熄风[2]

阿胶鸡子黄汤阿胶鸡子黄主药滋阴血而熄肝风;辅以生地、白芍茯苓滋阴养血,柔肝安神石决明牡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络石藤凉血通络行滞;甘草清热和中。全方共奏滋阴养血,柔肝熄风之效。适用于热邪耗灼真阴,阴亏血虚肝风内动之证。[2]

7 关于绿风内障

绿风内障(green wind glaucoma;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3])为病名[4]。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绿风绿风内障证绿水灌珠绿水灌瞳绿风变花[4]五风变内障(又称五风内障)之一[4]。是指以眼珠胀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抱轮赤红,头眼剧痛视力骤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眼病[4]患者多在四十岁以上,女性尤多[4]。可一眼先患,亦可双眼同病。发作有急,有缓[4]。不过无论病势缓急,其危害相同,故应尽早诊治[4]。若迁延失治,甚者转变成黄风内障[4],则属不治之症[4]

在唐代,《外台秘要》所载“绿翳青盲”颇类本病,并认为是由“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4]。至于绿风内障的病名,至《太平圣惠方》才有记载[4]

绿风内障相当于西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绿风内障类似西医的急性充血青光眼[4]

详见绿风内障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廖品正.中医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04-108.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65.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绿风内障·阴虚阳亢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绿风内障·阴虚阳亢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绿风内障·阴虚阳亢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绿风内障·阴虚阳亢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古籍中的绿风内障·阴虚阳亢证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