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激酶

药物 纤维蛋白溶解药 血液系统药物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iàn jī méi

2 英文参考

streptokinase (SK)

3 重组链激酶介绍

3.1 药品名称

重组链激酶

3.2 英文名称

Recombinant Streptokinase

3.3 别名

链激酶溶栓酶链球菌激酶海贝克栓

3.4 分类

循环系统药物 > 抗血栓药物 > 溶栓剂

3.5 剂型

冻干粉针剂:10万单位/瓶;50万单位/瓶;150万单位/瓶。

3.6 重组链激酶的药理作用

1摩尔比结合成复合物,然后纤溶酶原激活成纤溶酶纤溶酶催化血栓主要基质纤维白水解,从而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同时重组链激酶的溶栓作用纤维蛋白的存在而增强,因此重组链激酶能有效特异地溶解血栓或血块,能治疗以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

3.7 重组链激酶药代动力学

静脉给药,重组链激酶进入体内后迅速分布于全身,15min后分布在肝(34%)、肾(12%)和胃肠(7.3%),在血浆中的浓度呈指数衰减。从血浆中的消除有快慢两个时相,半衰期分别为5~30min和83min,主要从肝脏经胆道排出,仍保留生物活性。

3.8 重组链激酶适应

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性疾病。 可用于防治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深部静脉血栓肺栓塞;还适用防治动脉栓塞血液透析溶解血凝块)、分流梗阻和胸膜粘连;可以使心、肺功能保持正常,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

3.9 重组链激酶禁忌

1.两周内有出血、手术、外伤史、心肺复苏或不能实施压迫止血血管穿刺患者禁用。

2.近两周内有溃疡出血病史、食管静脉曲张、溃疡性结肠炎出血视网膜病变患者禁用。

3.未控制高血压血压>180mmHg/110mmHg以上或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动脉动脉瘤患者禁用。

4.凝血障碍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5.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禁用。

6.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伴左房血栓者(溶栓后可能发生脑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禁用。

7.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

8.对链激酶过敏者禁用。

3.10 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儿童慎用。

2.重组链激酶应严格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应尽早开始,争取在发病12h内开始治疗。

4.使用前用5%葡萄糖溶液溶解溶解液应在4~6h内使用。

5.用链激酶后5天至12个月内不能用重组链激酶

6.用重组链激酶治疗血管再通后,发生梗死,可用其他溶栓药

7.使用药物过量,易发生出血,如出血量过大时,可用6-氨基己酸止血,输新鲜血浆全血

8.2~8℃保存

3.11 重组链激酶不良反应

重组链激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见不良反应如下。

1.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肩背痛、过敏性皮疹;重组链激酶静滴时可发生低血压,如血压下降应减慢滴注速度;过敏性休克罕见。

2.出血穿刺部位出血皮肤淤斑,胃肠道、泌尿道或呼吸道出血重组链激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脑卒中发生率为0.1%~0.3%。

3.其他反应重组链激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可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偶见缓慢心律失失常、加速性室性自搏性心律、室性早搏或室颤等;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黄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溶栓后可发生继发性栓塞,如肺栓塞脑栓塞胆固醇栓塞等。

3.12 重组链激酶的用法用量

一般推荐重组链激酶150万单位溶解于5%葡萄糖液l00ml,静滴1h。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应尽早开始,争取在发病12h内开始治疗。对于特殊患者(如体重过低或明显超重),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剂量(按2万单位/kg体重计)。

3.13 药物相互作用

重组链激酶阿司匹林同时使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事先使用抗凝剂右旋糖酐,可增加出血危险。

4 重组链激酶中毒

[1]

4.1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出血,可有静脉穿刺部位、伤口及鼻出血血尿,有时皮肤或黏膜出血,严重者内脏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可有过反应,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面部潮红、眼睑水肿荨麻疹等,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冠状动脉灌注时可有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频繁室性期前收缩

4.2 实验室检查

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指标延长。

4.3 诊断要点

1.病史,有明确用药史。

2.具备出血中毒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支持。

4.4 治疗要点

1.发生出血反应者,应立即停药。

2.局部出血可在出血局部压迫止血

3.严重全身性出血,可应用6-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抗纤溶药物治疗。

4.必要时输新鲜血浆冷沉淀物纤维蛋白原和新鲜血。

5.抗过敏治疗。

6.其他,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等。

5 参考资料

  1.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87-188.
编辑:wangyuan、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