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病·气血瘀滞证

狂病 中医诊断学 癫狂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kuáng bìng ·qì xuè yū zhì zhèng

2 英文参考

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狂病·气血瘀滞证(manic psychosis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1])是指气滞血瘀,闭阻心神,以躁扰不安,恼怒多言,甚则登高而歌,或妄闻妄见,面色暗滞,胸胁满闷,头痛心悸,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数或细涩等为常见症的狂病证候[1]

4 狂病·气血瘀滞证症状

狂病·气血瘀滞证患者躁扰不安,恼怒多言,甚则登高而歌,或妄闻妄见,面色暗滞,胸胁满闷,头痛心悸,舌紫黯有瘀斑,脉弦数或细涩。[2]

5 证候分析

气血凝滞,使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接续,以致瘀血痹阻清窍,神明逆乱,故见恼怒多言、登高而歌,或妄闻妄见等精神失常诸症。面色暗滞、胸胁满闷、头痛心悸和舌脉,均为气血瘀滞之象。[2]

6 狂病·气血瘀滞证的治疗

6.1 治法

狂病·气血瘀滞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窍醒神[2]

6.2 针灸治疗

[2]

选穴:以督脉手少阴心经穴为主。取水沟神门大陵合谷太冲血海膈俞

随证配穴头痛者,加上星头维太阳后顶心悸者,加内关。妄闻妄见者,加听宫睛明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水沟醒神开窍神门大陵醒神定志合谷太冲清腑泻肝,镇静安神血海膈俞活血化瘀

7 关于癫狂

癫狂(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3]、manic depressive psychosis[3])为病名[4]。是指以情感高潮与低落、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4][4]。出《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等篇。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5]。主要病因病机阴阳失调,情志抑郁,痰气上扰,气血凝滞[5]。其病变在肝、胆、心、脾[5]。癫是因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所致。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多见于青少年,治当疏肝理气化痰开窍,以及补养心脾等法;狂是因七情化火,煎熬津液为痰,痰热壅盛,迷塞心窍所致,以神志错乱,精神亢奋,打骂呼叫,躁妄不宁,动而多怒为主要表现,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治当镇心祛痰清肝泻火,以及安神定志等法[5][5][5][5]。因二者在症状上不能截然分开,又能相互转化,故癫狂并称[5]。由于癫狂二证,常与气血凝滞有关,故可根据不同证候,适当参用活血化瘀之品[5]。本证多见于青壮年[5]

现代医学中的各类精神异常及精神障碍疾患,如精神分裂症(包括狂躁型、抑郁型)、反应性精神病均属本证范畴,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感情、行为具有非现实性,不易理解和彼此分离不相协调为特点,可根据特征作不同治疗[6][6]

详见癫狂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5-88.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91.
  5. ^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5-128.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1.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狂病·气血瘀滞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狂病·气血瘀滞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狂病·气血瘀滞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狂病·气血瘀滞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