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农本草经
概述:《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约成书于西汉以前。在药物理论方面,书中提出了药有君臣佐使,阴阳配合,四气五味,七情和合等药物学理论。并介绍了每种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和宜忌等。而流传较广的为清·孙星衍等氏辑本、清·顾观光辑本及日本·森立之辑本(后三种辑本1949年后均予重印)。
-
卷柏
拼音名:JuǎnBǎi拉丁名:HerbaSelaginell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spikemoss(《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长生草、九死还魂草、万年松、回阳草、佛手草、老虎爪。中叶(腹叶)两行,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斜向或直向上排列,叶缘膜质,有不整齐的细锯齿或全缘;性味与归经:辛,平。
-
天秃
概述:天秃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泽泻之别名。别名:水泻、及泻、芒芋、天秃来源及产地: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plantago-aquaticaL.var.orientaleSamuels的块茎。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痰饮眩晕,淋病,尿血,带下,遗精。泽泻还可抗炎、减肥,抑制大鼠实验性肾结石形成等。
-
叶案存真类编
二集、三集以周氏所著及其评注的医书为主,计有《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内经评文》、《读医随笔》、《诊家枢要》、《脏腑标本药式》、《金匮钩玄》、《三消论》、《温热论》、《幼科要略》、《叶案存真类编》、《印机草》十四种;
-
天鼠屎
概述:天鼠屎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夜明砂之别名。性味归经:辛,寒。功能主治:清肝明目,散瘀消积。治肝热目赤,白睛溢血,青盲,雀目,白内障,角膜云翳,疳积,瘰疬,疟疾,跌打损伤。9g,包煎;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化学成分:本品含尿素、尿酸、胆甾醇及微量维生素A等。
-
元寸
概述:元寸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麝香之处方名。性味归经:辛,温。1.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痹痛麻木。药理作用:人工或天然麝香酮有抗炎作用,并能增强β-肾上腺素能药物的作用,对动物能升高血压,兴奋呼吸,麝香酮对小鼠有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
-
元芩
概述:元芩为中药名,出自《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黄芩之别名。1.治温病发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高血压病。黄芩苷对动物有抗炎、抗变态反应,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并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煎剂、酊剂、黄芩苷元及汉黄芩素有利尿作用。
-
乌巢子
概述:乌巢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鼠李之别名。别名:牛李、皂李、乌巢子、楮李、臭李子。来源及产地:鼠李科植物鼠李RhamnusutilisDecne。性味:甘、微苦,平,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祛痰,解毒杀虫。2.治龋齿痛,煎服并含漱;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黄素、大黄酚、蒽酚、山柰酚。
-
木绵
概述:木绵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杜仲之别名。化学成分:树皮含杜仲胶,足反式异戊二烯聚合的橡胶类物质,还有抗高血压的主要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diglucoside)愈创木酚基甘油、橄榄树脂素等及其糖苷、去氢栀子苷、杜仲多糖、桃叶珊瑚苷、绿原酸、山柰酚、氨基酸等。
-
木檽
概述:木檽(ruǎn)为中药名,出自《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木耳之别名。产四川、福建等地。性味归经:甘,平。入胃、大肠经。功能主治:益气,凉血,止血。治咯血,吐血,衄血,肠风,血痢,崩漏,痔血,产后血虚,便秘,腰酸,痹痛,高血压病。
-
太白石
概述:太白石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礜石之别名。别名:太白石、立制石来源:毒砂的矿石。性味:辛、甘,热,有大毒。功能主治:祛寒湿,破积聚,蚀恶肉,杀虫。1.治远年风寒湿痹,痼冷腹痛,积聚坚癖,疟疾。或浸酒饮。2.治痔瘘瘜肉,赘瘤,瘰疬,疥癣。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
牛大黄
概述:牛大黄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商陆之别名。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入脾、肺、肾经。垂序商陆根含美商陆皂苷(Phytolaccasaponin)B、E、G,加利果酸、γ-氨基丁酸、组胺、美商陆根抗病毒和抗真菌蛋白商陆碱等。煎剂及酊剂在体外对流感杆菌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
-
牛屎虫
概述:牛屎虫为中药名,出自《苏州本产药材》,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蜣螂之别名。性味归经:咸,寒,有毒。入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定惊,破瘀,通便,攻毒。1.治惊痫,癫狂,癥瘕,噎膈反胃,腹胀便秘,疳积,血痢,淋病。2.治疮疡,痔漏。药理作用:蜣螂毒素对蟾蜍神经一肌肉标本有麻痹作用。
-
炮炙
炮炙又称、修治、修事。药物炮制,早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至刘宋·雷敩著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如代赭石、磁石、牡蛎、鳖甲等,采用煅制,使质地松脆,易于研碎,有助于煎出有效成分。常山用醋制,催吐的作用加强,用酒制可减弱其催吐的作用。炮制总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
-
平旦服
平旦服古代指早晨空腹服药。平旦服又称为空腹服。即在早晨未进食前服药。治四肢血脉病和驱虫药,都宜空腹服。《神农本草经》:“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
-
元参
概述:元参为中药名,出自《本草通玄》,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玄参的别名。性味归经:苦、咸,微寒。入肺、肾经。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凉血解毒。1.治热病伤津,烦渴,发斑,肠燥便秘,阴虚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吐血,衄血。2.咽喉肿痛,目赤,痈肿,瘰疬。使用注意:反藜芦。玄参苷有抗炎、镇痛、解痉作用。
-
乌贼鱼骨
概述:乌贼鱼骨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本草纲目》记载的海螵蛸之别名。性味归经:乌贼鱼骨味咸、涩,性微温。1.治崩漏,吐血,衄血,便血,遗精,带下,久虚泻痢,胃痛泛酸,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瘿瘤。乌贼鱼骨为眼科常用退翳障药,具有退翳明目,收敛止血的功效:(1)用于黑睛生翳,可与石决明散合用。
-
六谷米
概述:六谷米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薏苡仁之别名。性味归经:甘,淡,凉。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痛经,白带。对家兔及豚鼠子宫一般呈兴奋作用,还可降低蛙的横纹肌之收缩。薏苡酯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
水石
概述:水石为中药名,出自《石药尔雅》,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消石之别名。别名:火消、焰消、水石。性味归经:辛、苦,微咸,温,有毒。入心、脾经。功能主治:破坚散积,利尿泻下,解毒消肿。1.治中暑,痧胀,心腹疼痛,吐泻,黄疸,石淋,便秘。2.治喉痹,研末吹喉;痈肿疔毒,研末调敷;目赤肿痛,研末点眼。
-
水麻贴
概述:水麻贴为中药名,出自《中医方药学》,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水蛭之别名。别名:蜞、马蜞、水麻贴。性味归经:咸、苦,平,有毒。入肝、膀胱经。功能主治:破血祛瘀,通经消瘕。1.治血滞经闭,瘕瘕积聚,跌打瘀痛。2.治急性结膜炎,角膜瘢翳。现治高脂血症,制成片剂、注射剂用。药理作用:水蛭素能阻碍血液凝固。
-
水桐树皮
概述:水桐树皮为中药名,出自《濒湖集简方》,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桐皮的别名。别名:白桐皮、桐木皮、水桐树皮。性味:苦,寒。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1.治风湿痹痛,热病烦躁,淋病,痔血,崩漏,带下。2.治痈肿、丹毒;跌打损伤:研末,醋炒,热敷患部。泡桐树皮含洋丁香酚苷、丁香苷、梓醇等。
-
玉桔梗
概述:玉桔梗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桔梗的别名。别名:苦桔梗、玉桔梗、大药。性味归经:苦、辛,平。入肺、胃经。功能主治: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治感冒咳嗽,痰多不爽,咽喉肿痛,音哑,胸满痞闷,肺痈咳吐脓血。桔梗有溶血作用,不能注射给药。
-
甘蒲
概述:甘蒲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香蒲的别名。别名:甘蒲、蒲黄草、水蜡烛、蒲包草。来源及产地:香蒲科植物水烛TyphaangustifoliaL.或宽叶香蒲T.latifoliaL.等的全草。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利尿,泻火。①治小便不利。②治乳痈。化学成分:宽叶香蒲全草含多量维生素B1、B2和C。
-
甘露秧
概述:甘露秧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泽泻之别名。别名:水泻、及泻、芒芋、天秃。性味归经:甘,淡,寒。入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功在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痰饮眩晕,淋病,尿血,带下,遗精。泽泻还可抗炎、减肥,抑制大鼠实验性肾结石形成等。
-
本草经解
《本草经解》为书名。即《本草经解要》。原题清·叶桂撰。据曹禾《医学读书志》卷下陈念祖条谓本书为“姚球撰”,后为书商易以叶桂之名。本书选录《神农本草经》的药物117种,其他古书中的药物57种,共174种常用药物。对《本经》等古书的原文作了必要的注解。各药之后有制方一项,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临床处方。
-
本草乘雅
由明·卢之颐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参见《本草乘雅半偈》:《本草乘雅半偈》为药物学著作。本书取《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222种,后世收载的药物143种,共365种。每药在引录古说之后,均注以核、参及先人云等项目,广泛讨论了药性的理论及制药、用药等法。
-
本经序疏要
《本经序疏要》为书名。即《本经疏证》所附。清·邹澍撰。刊于1832年。附《本经续疏》6卷,《本经序疏要》8卷。本书以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等书医方中药物配伍的理论来注疏《神农本草经》。其中《疏证》载药物173种,《续疏》载药142种,共315种。解放后有排印本。
-
本草纲目博议
参见《本草乘雅半偈》:《本草乘雅半偈》为药物学著作。明·卢之颐撰。作者在其父卢复《本草纲目博议》一书的基础上,增补撰成《本草乘雅》。本书取《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222种,后世收载的药物143种,共365种。每药在引录古说之后,均注以核、参及先人云等项目,广泛讨论了药性的理论及制药、用药等法。
-
石兰
概述:石兰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石韦之别名。用于热淋、石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化学成分:石韦全草含山柰酚、槲皮素、异槲皮素、三叶豆苷、蒽醌类、鞣质、双盖蕨烯(Diploptene)、β-谷甾醇。庐山石韦水煎浓缩液,异杧果苷、皂苷有镇咳、祛痰作用。
-
石皮
概述:石皮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石韦之别名。用于热淋、石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咳嗽。化学成分:石韦全草含山柰酚、槲皮素、异槲皮素、三叶豆苷、蒽醌类、鞣质、双盖蕨烯(Diploptene)、β-谷甾醇。庐山石韦水煎浓缩液,异杧果苷、皂苷有镇咳、祛痰作用。
-
龙衣
注解:龙衣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蛇蜕之别名。酒蛇蜕微显黄色,略有酒气。蛇蜕炭呈黑褐色。蛇蜕味咸、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定惊,退翳,解毒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疗肿,皮肤瘙痒。煅炭后便于粉碎和制剂,具解毒消肿作用,以外用为主,亦有内服者。
-
天荠
概述:天荠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飞廉之别名。别名:大力王、天荠、刺打草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飞廉CarduuscrispusL.的全草或根。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风清热,利湿,消肿。1.治吐血,衄血,尿血,子宫出血,头风眩晕,急性及迁延性肝炎,尿路感染,乳糜尿,白带,风热感冒,湿热痹痛。
-
生晒参
概述:生晒参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是《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人参商品之一种。入脾、肺经。2.治肺虚气短喘促,脾虚食少、倦怠,反胃,久泻,肾虚阳痿,尿频,脱肛。反藜芦,畏五灵脂。化学成分:根含皂苷水解后主要产生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和齐墩果酸,前两类皂苷是人参的有效成分,后一类皂苷的生理活性不强。
-
白石
概述:白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阳起石之别名。别名:白石、羊起石。来源及产地:石棉类矿石。主产湖北、河南、山西等地。性味归经:咸,温。功能主治:功在温肾壮阳。主治肾阳虚衰,阳痿,遗精,早泄,子宫虚寒,不孕,腰膝冷痹。化学成分:本品含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硅等。
-
白瓜
概述:白瓜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冬瓜之别名。别名:白瓜、东瓜、枕瓜。性味归经:甘、淡,凉。入肺、大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消痰,清热,解毒。1.治水肿,胀满,脚气,痰吼,咳喘,暑热烦闷,消渴。化学成分:本品含羽扇豆醇、甘露醇、β-谷甾醇、葡萄糖、鼠李糖及多种维生素。
-
白棘
概述:白棘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棘针之别名。来源及产地: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w的棘刺。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性味:辛,寒。1.治痈肿有脓,腹痛,腰痛,喉痹,尿血。
-
白幕
概述:白幕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薇之别名。别名:白幕、白马尾、龙胆白薇。主产山东、安徽、辽宁等地。性味归经:苦、咸,寒。入肝、胃经。功能主治:清虚火,除血热,利尿。1.治阴虚内热,病后余热不清,产后虚烦呕逆,风温灼热,肺热咳血,瘅疟,温疟。2.治热淋,血淋。3.治乳痈。
-
白瓜子
葫芦科植物冬瓜的种子·《中医大辞典》·白瓜子:白瓜子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新修本草》记载的冬瓜子之别名。药理作用:煎剂在体外对牛肉或猪肉绦虫的中段或后段有麻痹作用,而对其头节及未成熟节片则无此作用,故与槟榔有协同作用。南瓜子氨酸与南瓜子过高剂量对小鼠肝、肾等有影响,停药后可恢复。
-
白鸡儿
概述:白鸡儿为中药名,出自《草药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及之别名。别名:白芨、白根、白鸡儿、地螺丝。性味归经:苦、甘、涩,凉。入肺、胃经。1.治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衄血。2.治痈肿疮毒,外伤出血,水火烫伤,手足皲裂。化学成分:块茎含挥发油、粘液质等。
-
白菝葜
概述:白菝葜为中药名,出自《日华子诸家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萆薢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薯蓣科植物粉萆薢DioscoreahypoglaucaPalib.或绵萆薢D.SeptemlobaThunb福州薯蓣D.futschauensisVnine的根茎。性味归经:苦,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小便不利,淋浊,白带,乳糜尿。
-
立制石
概述:立制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礜石之别名。别名:太白石、立制石。性味:辛、甘,热,有大毒。功能主治:祛寒湿,破积聚,蚀恶肉,杀虫。1.治远年风寒湿痹,痼冷腹痛,积聚坚癖,疟疾。或浸酒饮。2.治痔瘘瘜肉,赘瘤,瘰疬,疥癣。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
奶米
概述:奶米为中药名,出自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王不留行之别名。别名:留行子、王不留、麦蓝子、大麦牛、奶米、王母牛。主产河北、山东、辽宁。性味归经:苦,平。入肝、胃经。功能主治:行血通经,下乳消肿。1.治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淋证,小便不利,睾丸炎、痈肿疔疮。2.治带状疱疹。
-
丝棉皮
概述:丝棉皮为中药名,出自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杜仲之别名。别名:木绵、思仲、丝棉皮、扯丝皮。性味归经:甘、微辛,温。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阳痿,尿频,先兆流产,高血压病。运用:杜仲初生的嫩叶名檰芽,治风毒脚气,风冷痔血。炒杜仲降压作用比生杜仲大,煎剂比酊剂作用强。
-
老白毛
概述:老白毛为中药名,出自《安徽中草药》,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头翁之别名。别名:野丈人、白头公、毛姑朵花、老白毛、猫爪子花。性味归经:苦,寒。入胃、大肠经。1.治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温疟,鼻衄,痔血,白带。鲜汁及醇提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某些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
芒芋
概述:芒芋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泽泻之别名。别名:水泻、及泻、芒芋、天秃。性味归经:甘,淡,寒。入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功在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痰饮眩晕,淋病,尿血,带下,遗精。泽泻还可抗炎、减肥,抑制大鼠实验性肾结石形成等。
-
芎䓖
概述:芎 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即《汤液本草》记载的川芎的别名。1.治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痛经,闭经,胸胁胀痛,冠心病心绞痛。2.治感冒风寒,偏正头痛,风寒痹痛,痈疽疮疡,跌打损伤。化学成分:本品含川芎嗪、黑麦草碱、川芎内酯(Cnidilide)、藁本内酯(Ligustilide)、阿魏酸、苯乙酸甲酯等。
-
芎䓖苗
概述:芎 苗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蘼芜(蘼音mí迷)之别名。别名:芎 苗、川芎苗。来源及产地: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苗叶。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多为栽培。性味归经:辛,温。入心、肝、胆经。功能主治:功在祛风散寒。主治头风头眩,流泪,咳嗽。
-
扫帚子
概述:扫帚子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地肤子之别名。性味归经:甘、苦,寒。入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功在清利湿热,止痒。1.治湿热淋病,小便不利,白带。化学成分:本品含20-羟基蜕皮素、5,20-二羟蜕皮素等,还含齐墩果酸、三萜皂苷、脂肪油。药理作用:煎剂在体外对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
扫帚菜子
概述:扫帚菜子为中药名,出自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地肤子之别名。性味归经:甘、苦,寒。功能主治:清利湿热,止痒。1.治湿热淋病,小便不利,白带。化学成分:本品含20-羟基蜕皮素、5,20-二羟蜕皮素等,还含齐墩果酸、三萜皂苷、脂肪油。药理作用:煎剂在体外对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
吸铁石
概述:吸铁石为中药名,出自《乾坤生意秘韫》,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磁石之别名。别名:吸铁石、戏铁石、灵磁石、活磁石。产江苏、山东、辽宁、广东、安徽、河北等地。性味归经:咸,寒。入肾、肝、肺经。功能主治:功在潜阳纳气,镇惊安神。主治眩晕,目昏,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失眠。30g,先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