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针灸史图鉴
《中国针灸史图鉴》为书名。黄龙祥编。2005年青岛出版社出版。经过这样的总体设计与巧妙编排,本图集不再是集录一幅幅孤立的图片簿,而是由一组组图片(包括辅助图)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列图集——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成一条条珠链,再将一组组珠链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构成一部复活的中国针灸发展史。
-
次生木质部
次生木质部是由形成层纺锤形原始细胞(fusiforminitials)形成的纵向组织(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和由射线组织原始细胞(rayinitials)产生的次生射线组织构成的。裸子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的木材大部分由次生木质部构成,通常前者次生木质部缺少导管,后者则有导管,一般情况下其构成因素也是多样的。
-
群体结构
群体结构是群体中成员与成员之间的角色与地位体系的不同构成。一般情况是,一旦一个群体形成,其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就形成了以地位为主要内容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出现了分化过程,构成了一个地位一角色差异系统。而恰恰正是这个地位一角色系统,规定着其内部成员的态度与行为。
-
粗肌丝
粗肌丝是组成肌节的肌球蛋白丝。由于构成粗肌丝的肌球蛋白是首尾排列的,所以粗肌丝是双极性的。头部露在外部,成为与细肌丝接触的桥,头部激活后有ATP酶的活性,引起肌收缩。估计每个粗肌丝由几百个(250~
-
大楗骨
大楗骨为人体结构名,又名髀骨,俗称大腿骨,即股骨。股骨上端以股骨头与髋臼构成髋关节,下端与膑骨、胫骨上端构成膝关节,支撑全身体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大楗骨,一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槌,接于(骨行)骨。”
-
重建
正如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可构成病毒粒子那样,从破坏细胞所得的部分可再组建细胞,此称为重建。另外,也指组织的重新构成。
-
叉状脉
叉状脉指由二叉分枝构成的叉状分枝的叶脉,如苹(Marciliamedia)、银杏(Ginkgobiloba),全部叶脉间无主从关系,仅由叉状脉构成。在蕨类中〔水整蕨(Scolopendriumvulgare)〕,也有除主脉外,侧脉常分枝成叉状者。由于一般多见于蕨类的第一叶和化石蕨或保有古代性状的银杏等植物,所以单轴叶脉可认为是原始的形式。
-
单体酶
单体酶是仅有一个活性中心的多肽链构成的酶,一般是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如牛胰核糖核酸酶溶菌酶等。但有的单体酶是由多条多肽链组成,如胰凝乳蛋白酶,由三条肽链组成,链间由二流键相连构成一个共价整体。单体酶种类很少,一般多是催化水解反应的酶,相对分子质量在35,000以下。
-
胞囊
胞囊亦称胞果。水松体内无组织结构,而是由近于无色的藻丝纵横交织着,其伸出体表的藻丝顶端呈棒状或柱状膨大形成胞囊,排列而构成体表。胞囊顶端聚集着大量的色素体,基部并与2条至数条细胞丝相连,以延向远端的胞囊。存在于胞囊基部厚的环状体部称为胞囊栓(stopper)。
-
系统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是不仅分析构成生物系统的各个因素的活动状态(称为单位过程unitprocess),而且还要以构成整体因素动态的相互关系和整个系统为对象,来进一步阐明更高级的生物学特性,系统生物学就是从整体观点来综合研究这种特性的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是从1960年代后半期起发展起来的。
-
线状伪足
线状伪足filopodium是见于原生动物根足类的壳变形虫类的伪足,呈细线状,仅由透明的外质构成,一般数目很多,对移动和捕食有用,构成伪足的细胞质从基部向稍部,再从稍部向基部往复运动,将附着在伪足表面的食物摄入体内。是临时性的细胞器,数目与形状不断变化。
-
头部附肢
头部附肢是构成节肢动物头部体节的附肢。包括触角(1对、2对或无)、大颚和小颚(1对或2对)。大颚和小颚特称为口肢,构成口器。
-
几何学不锐利
凡经过X线的减弱而构成的被照体影像,均是由被照体本影及本影以外的被照体半影构成。在x线投影过程中,照片影像由此三大要素产生的模糊度,即因X线几何投影产生的影像的不锐利称为几何学不锐利或几何学模糊(geometricunsharpness)。
-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由施控者通过控制作用使受控者的状态得到控制的功能结构整体。控制系统一般由施控者、受控者、控制作用传递者三个要素构成,施控者的控制作用通过传递者使受控者接受并实现,这三者共同完成控制功能过程,相对于其环境形成一个独立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其是否有反馈回路,又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
-
犯罪目的
犯罪目的指犯罪人犯罪活动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紧密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情况:(1)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相一致,甚至可以互相转化。反革命杀人、反革命爆炸等罪必须以反革命为目的,制造、贩卖假药,容留妇女卖淫,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才能构成此罪。
-
几何学模糊
凡经过X线的减弱而构成的被照体影像,均是由被照体本影及本影以外的被照体半影构成。在x线投影过程中,照片影像由此三大要素产生的模糊度,即因X线几何投影产生的影像的不锐利称为几何学不锐利或几何学模糊(geometricunsharpness)。
-
口骨
口骨为人体结构名,即构成口腔的骨骼。如口盖骨、上牙床骨、下牙床骨等。口盖骨指腭骨的水平部,构成硬腭的后四分之一,左右共二块;上牙床骨即上颌骨的齿槽突,载附上颌齿;下牙床骨即下颌骨的齿槽突,载附下颌齿。
-
体表放射性核素沾染
体表放射性核素沾染(radionuclidecontaminationofbodysurface)是指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人体表面(皮肤或黏膜),所沾附的放射性核素对沾染局部构成外照射源,同时可经过体表吸收进入人体,构成内污染和内照射。
-
单一组织
单一组织指在植物形态学的组织分类中,由J.A.Eames和L.H.MacDaniels(1947)所提出的术语即指由一种细胞所构成的均一组织。单一组织具有薄壁组织、厚壁组织、厚角组织等,如木质部则由导管和木薄壁组织、韧皮部由筛管和韧皮薄壁组织等一些形态不同的细胞所构成,所以属于复合组织。
-
被膜
被膜指包裹于病毒核衣壳的外侧,具有以双脂层为基础的膜状结构物。见于由出芽方式成长的病毒中,通常外部表面上排列着小突起状的结构物。在化学上它是由受病毒核酸控制的病毒膜蛋白与来自寄主细胞的脂质构成的。被膜的脂质有的是按照被其进行出芽生长的寄主细胞膜的脂质来构成的,有的则不是按此方式来构成。
-
角色组
角色组是角色的联合体。亦即一个人在实现个体的组织角色时,必须同一些在组织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一道协同工作,从而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人物"的角色联合体。凡是跟他协同工作的人,如上级、下级、同事及组织之外的人,就组成了这个人的"角色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也称法定计量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包括:a)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c)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d)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e)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f)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词头。
-
单粒结构
单粒结构指土壤颗粒不集聚在一起而呈单粒存在的土壤结构。例如,仅仅由砂构成的海滨土壤或由钠质粘粒构成的土壤,置于水中后立即分散为单粒。雨滴的冲击、耕作和有机质的分解消失,一般都可促进土壤结构向单粒化方向发展。
-
核糖体
核糖体不是由生物膜构成的,它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复合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经加工包装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一般是分布到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如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的酶等。
-
组织特异性
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某组织发生障碍就是组织特异性表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是构成该组织主要成分的细胞的抗原(组织特异性抗原)与其相对的抗体发生了反应。基于动物形态形成上的组织亲合性的差异,把两种不同组织分离所得的细胞进行混合,则将在两者之间发生选别,这都证明组织特异性的存在。
-
胞[嘧啶核]苷
胞[嘧啶核]苷是构成核酸的嘧啶核苷之一。由胞嘧啶(碱基部分)和核糖(糖部分)组成。是通过核糖核酸水分解而成,用亚硝酸作用时,可形成尿(嘧啶核)苷。
-
胞嘧啶
2-羟基-6-氨基嘧啶。为构成核酸的嘧啶碱基之一。系由核酸水解而成。显示特有的紫外线吸收(最大约为274纳米),可由亚硝酸的作用脱氨基变成尿嘧啶,结构如图所示,是一个互变异构体。
-
胞壁酸
胞壁酸即3-O-α-羧乙基-D-葡萄糖胺。为D-葡萄糖胺与D-乳酸的3-O-醚。是构成细菌细胞壁的胞壁的肽聚糖的氨糖的一种。
-
包被
包被是构成真菌子实体外壁的部分。在担子菌类,是指黑蛋巢菌属(Cyathus)、红蛋巢菌属(Nidula)子实体的碗状外壁;在粘菌类,则指各种形状的子实体的外壁。
-
噢哢
噢哢C15H10O2,也称苯亚甲基香豆满酮(benzal-coumaranon),是一种黄酮类,其衍生物和苯基苯乙烯(chalcone)酮类一起构成花黄素(antho-chlor)。
-
苯亚甲基香豆满酮
噢哢C15H10O2,也称苯亚甲基香豆满酮(benzal-coumaranon),是一种黄酮类,其衍生物和苯基苯乙烯(chalcone)酮类一起构成花黄素(antho-chlor)。
-
同种群居
〔1〕同种群居=动物社会。〔2〕同种群居指由相同生活型的种类所构成的分层植被单位。亦称为同型同境群落或分层群落。此词系由H.Gams(1918)所提出,后G.E.DuRietz(1930)等作为一种社会的概念引入于Uppsala学派的植被划分。现对地衣类、苔类等所形成的附生植物群落类型仍适用。
-
同种抗原
同种抗原亦称种内抗原。在同种个体间出现机体构成物质的抗原在遗传上变异时,称此抗原为同种抗原。例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合性抗原,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概念上与异种个体间能识别的抗原即异种抗原有所区别。
-
头沟
头沟亦称感觉沟。系大多数纽虫类之颈部背腹方向或仅腹面左右走行的1-2对浅沟。沟壁由圆柱状具纤毛的细胞构成,与头裂一起,被认为是一种化学感受器。
-
外膜
外膜是指动物其不暴露于体腔中而与相邻的器官、组织形成密接状态的有三层结构的管状器宫的最外层。这三层一起构成致密的组织,例如在血管、气管、食道等可以看到这种例子。
-
完成行为
行为表现于满足欲望方面,而把构成这种行为的对象称诱因或目标。行为是由探求目标的欲望行为和满足欲望并结束欲望的行为组成。一如饥饿的老鼠在迷宫目标箱中找到食物并放入口中而吃掉,这种使欲望得到满足的最终行为便称为作完成行为。
-
网状细胞
网状细胞是形成骨髓、脾脏、淋巴结、胸腺等造血组织或作为淋巴系组织的网状结缔组织(reticularcon-nectivetissue)的细胞。呈纺锤形或星形的细胞,突起部分互相牵连构成网眼状,内有血球和淋巴球。网状细胞具有吞噬能力,作为固定的巨噬细胞而存在着。
-
星射线
星射线astralray是构成中心体的各个细丝状构造。在电子显微镜下为微细管系。
-
维管系
维管系是J.Sachs(1875)提出的三个组织系统之一,与表皮系统和基本组织系统相对应。主要由维管束构成,是进行体内物质运输和机体机械支持的部分。是内部形态学最为复杂的组织系统。植物体的增粗生长是由此维管系统的量的增加。
-
味细胞
味细胞是构成味觉感受器的细胞。是在味蕾中发现的,由上皮细胞转化的次生感觉细胞,接受味觉神经末端的突触。
-
小膜
小膜membranella为列生于原生动物纤毛虫类(例如喇叭虫、桿尾虫、Tintinnus)的围口部或胞咽的三角形或四角形的膜状物。由1—2排纤毛融合而成,构成口带(adoralzone)或口小膜带(adoralmembrane-llazone),靠小膜运动,引起水流而将食物送到胞咽的深部。
-
携卵足
携卵足ovigerousleg,oviger系蜞蛛(海蜘蛛)类雄体携带雌性卵块的步足。第一对附肢为铗肢(chelophore),第二对为触须(palp),第四至第七对为步足。携卵足由5—10个关节构成,呈细足状,末端卷曲。有的种类无携卵足。
-
吸喙
吸喙是具有吸收型口器的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喙的主要部分,原来是由下唇延长而成管状的。内部有3—5条口针(stylet),这是由构成口器的其他部分即上唇、上颚、下颚、舌等变形而成的。
-
消旋体
消旋体racemicmodification是由等量对映体构成的光学不活性的物体。结晶时有右旋微结晶和左旋微结晶的单纯混合物的状态,以及在结晶的单位格子中对映体分子各以相同数目存在的情况。
-
螅茎
构成水螅芽体的树枝状群体上,类似树干或树枝的部分称为螅茎。内部具有细胞性的部分叫共肉。每个个员以共肉相连,外面包有表皮层分泌的围鞘。每个个员着生在螅茎分枝的顶部或腋部。
-
腺细胞
腺细胞glandularcell是构成腺体的细胞。从广义上说也是指具有特别明显分泌机能的细胞而言(单细胞腺)。腺细胞将其分泌物或分泌物的先驱物质在细胞内以单位膜包裹起来,藉此以维持细胞质的原状稳定(homeostasis),此称为分泌颗粒。内容物质和大小是多种多样的,但可见于所有的腺细胞。
-
细胞连锁说
细胞连锁说是有关神经纤维起源的学说之一。主张多数细胞构成连锁而参与神经纤维的形成,各细胞胞浆所形成的原纤维,集合起来而形成1条神经纤维。多数学者过去曾支持这种学说。但是由W.His(1886—88)和S.Ramonycajal(1890)所支持的细胞突起说,通过R.Harrison(1907.1910)的实验得到了证实,现在为一般所公认。
-
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形成胚胎,而后胚胎生长发育成个体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从生长、发育、成熟到形成下代的卵细胞或精子,直至个体逐渐衰老死亡,构成个体发育史。从形态上看,个体发育过程经历生长、分化和形态发生。
-
成核反应
成核反应是在细胞骨架纤维的组装过程中,构成骨架的基本构件(如微管蛋白、肌动蛋白)在一定的调节下形成一个核心,这一核心具有指导进一步装配的作用。
-
二联管
二联管是常见于特化的细胞结构。二联管是构成纤毛和鞭毛的周围小管,是运动类型的微管,它对低温、Ca2和秋水仙素都比较稳定。组成二联管的单管分别称为A管和B管,其中A管是由13根原纤维组成,B管是由10根原纤维组成,所以二联管是由两个单管融合而成的,一个二联管只有23根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