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䐐骱出
见《伤科补要》卷二。又名手臂出臼、肘骨出臼、臂骱落出。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跌仆、扭撞所致。可分为前、后脱臼,以后脱臼为多见。治宜牵推或手翻托法复位,并绷带固定。内服复元活血汤,或七厘散、跌打丸,外敷栀乳散;肿消痛减后服补筋丸,并用五加皮汤外洗,配合功能锻炼。
-
出
“出”指经脉由深而浅称“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从肺系横出腋下。”
-
见点
见点为症状名,为痘疮始出的迹象。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痘疮见形。又名见点、放点、见苗。1.发热三日见点,热减身和,不渴不烦,颗粒稀疏。其痘先自头面渐至周身而出,色红润,顶尖圆者为顺证。3.痘已见形,身仍发热,痘稠密,粘连不分,痘色虽红而滞黯,或痘虽稀疏而色浅淡,隐于皮肤不透出而精神倦怠者为险证。
-
木星饮子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组成:朱砂1分,郁金半两。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2字,量大小,入龙脑少许,以新汲水、茶脚少许同调匀,然后刺猪尾血滴3点子入药汁令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各家论述:本草云:郁金辛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气,尿血,金疮。以意详,疮疹出于心也,由热而出也。
-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syndrome),又称为人质情结,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
-
泻圆补方
泻圆补方为刺法用语。疾(入)而徐出,邪气乃出。安以静,坚心无解(懈),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意指泻法应多用捻转,以利祛邪;补法多不转动,有利扶正。《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员谓之规,法天而动,写气者也;方谓之矩,法地而静,补气者也。”
-
见苗
见苗为症状名。即痘疮见形。小儿出痘,一般发热三日后见点,热势较缓,皮肤上即见淡红色的痘疹,光泽稀落深藏于皮肤内,摸之有坚实感。其痘先自头面渐至周身而出,色红润,顶尖圆者为顺证。3.痘已见形,身仍发热,痘稠密,粘连不分,痘色虽红而滞黯,或痘虽稀疏而色浅淡,隐于皮肤不透出而精神倦怠者为险证。
-
副神经
颅根的纤维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疑核,自迷走神经根下方出脑后与脊髓根同行,经颈静脉孔出颅,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根的纤维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脊髓颈部的副神经脊髓核,由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出脊髓,在椎管内上行,经枕骨大孔入颅腔,与颅根汇合一起出颅腔。
-
冷热水效应
一杯温水,保持温度不变,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当秤砣变小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大,当秤砣变大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小.人处世上,难免有事业上滑坡的时候,难免有不小心伤害他人的时候,难免有需要对他人进行批评指责的时候,在这些时候,假若处理不当,就会降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
雄雌散
方出《圣惠》卷三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方名:雄雌散组成:雌鸡粪1分(头圆者是),雄鸡粪1分(头尖者是)。主治:牙齿久不生,十数年未出者。用法用量:于齿不生处,先以针刺破,令血出,贴药于上,老人20日,少者10日当出。制备方法:上同研细末。附注:《普济方》有麝香少许。
-
瘴疽
瘴疽病名。该病因感受山岚瘴气积久而成。症见患处初为黑色,稍硬,重按方微疼,五、七日待毒势出后可变软,色转为青,如拳击之状,并伴见身发寒热如疟,头颤口偏,手足厥逆,黑睛紧小等全身症状。病中如见黑色时,可速用砭法,令出恶血,随即服不换金正气散加羚羊角,以泄邪毒。若出脓液,治可同外痈。
-
透疹
透疹为治法。透泄疹毒,使疹子容易发出的治法。凡出疹子的病,在应出而未出,或疹出不畅时,可采用辛凉透表一类的药物,使它顺利出透,不致发生变证,多用于麻疹初期的证治。常用药物如薄荷、荆芥、连翘、芫荽、葱白、蝉蜕、牛蒡、柽柳、葛根、桔梗之类。
-
散癥汤
方出《千金》卷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四:方名:散癥汤组成:鸡屎1升,白米5合。主治:米癥,常欲食米,若不得米则胸中清水出。用法用量:以水2升,顿服取尽。须臾吐出病如研米,若无米当出痰,永憎米,不复食。制备方法:上合炒,令米焦,捣末。
-
破棺夺命丹
《痘疹仁端录》卷十四:方名:破棺夺命丹组成:山甲4两,黄芩4两,紫草5钱,蝉蜕5钱,牛蒡5钱,龙胆草5钱,防风5钱,荆芥5钱,黄柏5钱,知母5钱,连翘5钱。主治:痘青干紫黑,已出未出。虚者,保元汤下。制备方法:同煮2昼,令汁收尽,独将山甲瓦罐固济,煅半炷香,冷定为末,每用3两,麝香1钱,蟾酥5分,共为末。
-
四壁櫃朱砂
《圣惠》卷九十五:组成:针砂1斤,硫黄4两,朱砂3两,白矾7两,盐1两。功效:除风冷,温暖骨髓,悦泽颜色,延年益寿。制备方法:上以浓醋1斗5升,煮针砂、硫黄二味令干,以火煅之,待鬼焰出尽后,放冷再研。用药禁忌:忌羊血。
-
乌枣(熏制法)
乌枣(熏制法)制法①选红透的鲜枣,将破皮、虫蛀、未熟透的剔除,用清水洗净,放入煮沸的水中,边煮边搅拌。用手轻轻捏住枣的两端,如能捏着枣核,并且在用刀切时切面为青白色,应将枣迅速捞出。③熏制时,枣温应控制在60-70℃,每次点火后,熏6小时,停火后用余热闷6小时,使枣内水分均匀连续地蒸发。
-
五癃
五癃病名。五种泌尿系疾病之总称。出《武威汉代医简》:“治诸癃,石癃出石,血癃出血,膏癃出膏,泔癃出泔,此五癃皆同药治之……病即愈,石即出。”其内容虽只有四癃之病名,但“五癃”之病名始于该书。
-
鬼泣
见清·周纪常《女科辑要》。指妊娠期乳自出。又称乳胎、儿泣、鬼泣。是指以非哺乳期乳汁自出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疾病。《妇科秘兰》:“妊娠乳自流出者,谓之乳泣。”鬼泣的病因病机:鬼泣因孕妇气血虚弱不能统摄,乳汁自出,出多则血不足以养胎,以致影响胎儿发育。鬼泣的治疗:鬼泣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
-
桃心塞耳方
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一:方名:桃心塞耳方组成:桃叶。主治:百虫入耳。用法用量:塞两耳。附注:《圣济总录》本方用法:先以桃叶塞耳中,其虫必出。如不出,以胡麻子炒令香,以葛袋盛枕头,耳中虫自出。
-
色散
假如该质的入射面出射面是平行的,那么,光线的入射角和出射角一定相等,光线的出射线虽因折射与入色线的位置有所偏离,但传播方向则是一致的。这样,复色光中的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光就因各自的不同的折射率而产生不同的折射方向,出射时再一次被折射后,其传播方向偏移的差距就更大了,这就是色散现象。
-
侧脉
侧脉指从主脉分出的叶脉。象掌状脉那种等粗的脉呈放射状分枝,再由此脉进一步分枝,侧脉通常分出细脉。如光叶榉(Zelkovaserrata)、钝齿水青冈(Faguscrenata)当侧脉之间平行而不交错时(图1,2)称为开放脉,如千屈菜(Lythrumanceps)(图4)、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图5)侧脉末端在叶缘互相连接者称为闭锁脉。
-
儿泣
概述:儿泣为病名,即乳泣。赵献可《邯郸遗稿》:“妊娠未产而乳汁先下者,名曰儿泣。”又称乳胎、儿泣、鬼泣。是指以非哺乳期乳汁自出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疾病。儿泣的病因病机:儿泣因孕妇气血虚弱不能统摄,乳汁自出,出多则血不足以养胎,以致影响胎儿发育。儿泣的治疗:儿泣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
-
足少阳之别
足少阳之别即足少阳络脉的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参见足少阳络脉:足少阳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为足少阳胆经的别出络脉。脉自外踝上5寸处的光明穴分出,走向足厥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再向下络于足背。本络脉病变:实证,足部厥冷;虚证,下肢痿软难以步履,坐而不能立起。均可取本经络穴光明治疗。
-
血陷
为痘疹五陷证之一种。紫陷属血热必气粗,身热,口渴,烦躁,治宜凉血为主;血陷属气虚,气弱不能统血,故血僭居气位,痘亦红而陷也,见症必气缓身凉,不烦不渴,治以补气为主,断不可投凉血之剂。”五陷指痘疮已出,由于调治失宜,以致毒气内陷,其浆不成的五种严重情况。临床分紫陷、黑陷、白陷、灰陷和血陷。
-
足太阳之别
足太阳之别即足太阳络脉的原称。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阳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别出络脉。脉自外踝上7寸处的飞扬穴分出,走向足少阴经脉以沟通表里两经。本络脉病变:实证见鼻流清涕、鼻塞、头背疼痛;虚证见鼻流清涕、出血。均可取本经络穴飞扬治疗。
-
乳泣
出宋·陈选《妇科秘兰》。又称乳胎、儿泣、鬼泣。是指以非哺乳期乳汁自出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疾病。《妇科秘兰》:“妊娠乳自流出者,谓之乳泣。”乳泣的病因病机:因孕妇气血虚弱不能统摄,乳汁自出,出多则血不足以养胎,以致影响胎儿发育。乳泣的治疗:乳泣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
-
开阖补泻
开阖补泻(reinforcingandreducingmethodbykeepingholeopenedorclosed)为针刺手法,针刺补泻法之一。指以出针时是否按压针孔或摇大针孔来进行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黄帝内经灵枢·官能》记载泻法用“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法则“盖其外门,真气乃存”。即以出针后轻轻揉按针孔,使其闭合不令经气外泄者为补法;
-
痘不起胀
痘不起胀病证名。出《古今医鉴》。痘疮发病后,一般历时四天,当渐起胀,先出者先起,后出者后起,至五、六日毒气尽出,至七、八日则进入灌脓。若见形三、四日,起胀如豆形,根窝红活肥满,光泽明净者,预后良好。若不起胀,灰白陷顶者,为气血不足;紫红不起胀者,则为火盛血热。前者治宜补托,后者治宜清血。
-
蛴螬酒
《医学入门》卷十:方名:蛴螬酒组成:粪堆内蛴螬虫1-2个。主治:破伤风;用法用量:手捏住,待虫口中吐些小水,如紧急只剪去尾,将腹内黄水抹疮口;附注:本方原出《婴童百问 备急经验方》。将他脊背用手捏住,待他口中吐水,就擦抹在疮口上。及今余家第四子,忽于额上跌破一处,七日成风,急寻此虫治之,时间汗出就好。
-
足少阳脉
足少阳脉为早期经脉名。所载内容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之足少阳经类似。《足臂十一脉灸经》载:“足少阳脉:出于踝前;支之肩髆;其病:病足小趾次趾废,(月谷)外廉痛,(月谷)寒,膝外廉痛,股外廉痛,髀外廉痛,胁痛,头颈痛,产马,缺盆痛,瘘,聋,枕痛,耳前痛,目外眦痛,胁外肿,诸病此物者,皆灸少阳脉。”
-
系统质
系统质指系统的属性、功能、行为,是系统区别于其要素的质的规定性。细胞的属性、功能、行为只存在于细胞水平,不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属性、功能、行为直接相加而得出。系统质在与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表达出来,可通过考察系统与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来研究和判定系统质的性质和状态。
-
闷瘄
闷瘄(cù醋)病证名。指麻疹闭表,疹难透出。《麻疹阐注》:“闷瘄之症,有热五六日而不出者;有身上微影而头面胸背俱无者;有形迹在内而外不见形者;有皮肤隐隐紫赤者;有红紫遍身紫黑成块者。”临床分风闭、火闭、食闭、痰闭四证。
-
舌舒
舌舒即吐舌。见明·薛铠《保婴撮要》。指患儿舌头不断地伸出口外,伸出较长而缩回较慢或久而不收者。与随露随收之弄舌,有所区别。舌乃心之苗,心经有热,引起舌头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出,以图舒缓。临床上不仅有吐舌的表现,而且还有面红烦渴,小便赤涩等心热症状。治以清心泻热为主。用泻心导赤汤。
-
痘疮见形
痘疮见形又名见点、放点、见苗。发热三日见点,热减身和,不渴不烦,颗粒稀疏,其痘先自头面渐至周身而出,色红润,顶尖圆者为顺证。发热一日或半日即见点,一齐涌出,点不分明,平塌不起,出而复隐,痘色紫黑,干枯不润者为逆证。痘色虽红而滞暗,或痘虽稀疏而色浅淡,隐于皮肤不透出而精神倦怠者为险证。
-
痘疮身痒
痘疮身痒病证名。按病情分别施治。如痘方出作痒,此邪气欲出,因腠理严密,热毒往来游溢其间,外不得泄,故时时作痒,治宜升发,用升麻葛根汤。在灌浆时痘色淡白,平塌,便溏,厌食,浆清作痒,属气血亏虚,治宜补气益血,用十全大补汤。至于将靥作痒,此为脓成毒化,营卫和畅的现象,不必服药。
-
石笋还阳
石笋还阳此药为毛真科植物小果唐松草(Thalictrummicrogynum0)的全草。因其果实形状略似石笋,故得此名。小果唐松草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些短分枝。叶为2—3回的3出复叶,从基部生出的叶1片,呈宽卵形;茎上长出的叶有1—2片,较小。该药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功效。用于黄疸、全身黄肿、眼睛发黄等。
-
苍金砂散
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七三引《济生》:苍金砂散:处方:芜菁根、铁生衣各等分。功能主治:疔疮。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七三引《济生》《杂类名方》卷二十:组成:道人头(微炒存性)1两,硇砂3钱半,雄黄3钱,蟾酥不以多少。数日疔自出。如疮入腹呕逆者,煎道人头浓汁饮之。
-
下厥上竭证
下厥上竭证为证候名,指少阴病误用汗法所致的危候。本病原系少阴病四肢厥冷而无汗,医者强发其汗,激动营血,血升越于上,或从口鼻出,或从目出。治宜四逆加人参汤、六味回阳饮等,滋阴回阳并顾,均可取法。
-
香葛发斑汤
《普济方》卷四○三引夏真人家传方:方名:香葛发斑汤组成:紫苏1两半,升麻1两半,干葛2两,香附子1两半,陈皮1两,甘草1两,赤芍药1两,紫草2两。主治:小儿四时感冒发热,及痘疮尚未出过者,身发热头疼,或手心冷、耳冷,此痘疮之苗也。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
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hyPoglossalnerve)主要由躯体运动纤维组成,由舌下神经核发出,自延髓的前外侧沟出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下行于颈内动、静脉之间,弓形向前达舌骨舌肌的浅面,在舌神经和下颌下腺管的下方穿额舌肌入舌,支配全部舌内肌和舌外肌。
-
鱼石散
方出《医学正传》卷六,名见《东医宝鉴 内景篇》卷四:方名:鱼石散组成:石首鱼脑骨5对(火煅,出火毒。即白鲞脑中骨也),滑石5钱。用法用量:分作2服,煎木通汤调下。未愈,再服数剂,必待沙出尽乃安。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耳脉
耳脉为经脉别名。耳脉为早期经脉名。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耳温(脉):起于手北(背),出臂外两骨之间,[上骨]下廉,[出肘中],入耳中。是动则病:耳聋,煇煇朜朜,嗌种(肿)。是耳脉主治其所产病:目外渍(眦)痛,颊痛,耳聋,为三病。”所载内容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之手少阳经类似。
-
葫芦汤
处方:葫芦须5分,红花子1合(连壳炒香,石臼杵碎)。功能主治:未出痘者令不出,欲出者可稀。主用法用量:水1钟,加生姜3片,煎去半,空心服,量儿大小,酌其多寡服之;倘婴小令乳母服过即乳亦好。痘疹盛行之时即服此方。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三
-
通涎散
《金匮翼》卷四:方名:通涎散组成:瓜蒂5钱。主治:忽思癫狂不止,或风涎暴作,气塞倒仆。用法用量:每服1钱,井花水调下。涎出即愈;如未出,含砂糖1块,下咽即出。制备方法:上为末。
-
胃排空测定
操作名称胃排空测定适应症胃动力性消化不良症胃排空情况检测;4.用计算机画出胃部感兴趣区,求出胃时间-放射性曲线,按下式计算:t时胃排空率(%)=[胃最大计数-(t时胃计数/衰变校正值)]/胃最大计数半排空时间=胃排空达1/2最大计数所需时间注意事项1.检测混合性食物排空情况时,液、固态食物应用不同核素分别标记。
-
麻疹烦渴
麻疹烦渴病证名。《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凡出麻烦渴者,乃热毒壅盛也。”出现本证的不同时期应分别施治:麻疹尚未透出时,宜透疹生津,用升麻葛根汤加花粉、麦门冬;疹已出者,宜清热保津,用白虎汤;疹没后烦渴者,宜清余热,益胃津,用竹叶石膏汤。
-
灌鼻蒺藜汁
处方:蒺藜1把(取当道车碾过者捣)。功能主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清水出不止。用法用量:以水3升,煎取熟,先仰卧,使人满口含饭,取1合汁灌鼻中,不通再灌之。大嚏,必出1-2个息肉,似赤蛹虫,即愈。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惠》卷三十七
-
牡痔
肛门痔之一种。出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五十二病方》:“牡痔,有蠃肉出,或如鼠乳状,末大本小,有孔其中…又“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系以小绳,剖以刀,其中有如兔xx,若有坚血如扬末而出者,即已。”相当现代之外痔、混合痔或并发肛漏者。证治参见各有关条。
-
鲤鱼皮
《*辞典》:鲤鱼皮: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ǐY P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皮。化学成份:主要为蛋白质、脂肪等。从绯鲤(红色鲤)中曾分离出叶黄素酯,α-及β-皮黄素酯,虾黄质。功能主治:《唐本草》:主瘾疹。附方:治鱼鲠,骨横喉中,六、七日不出:鲤鱼鳞、皮合烧作屑,以水服之。
-
梅桃丹
方出《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名见《本草纲目拾遗》卷七:方名:梅桃丹组成:梅花1两,桃仁2钱,丝瓜5钱,辰砂2钱,甘草2钱。主治:痘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用法用量:每服5分,参苏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