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痹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n bì

2 英文参考

muscular rheumatism[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ndon bi[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筋痹:1.风寒湿邪入侵于筋所致的痹证;2.肝痹;3.风痹

4 风寒湿邪入侵于筋所致的痹证·筋痹

筋痹(muscular rheumatism[1]、tendon bi[2])为病证名[3]。是指以四肢筋脉肿胀、疼痛,渐至肌肉关节肿胀,皮色暗红,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痹病[3][3]

4.1 病因病机

风寒湿邪入侵于筋所致的痹证[3]

黄帝内经素问·四时逆从论》:“少阳有余,病筋痹胁满。”

圣济总录》卷二十:“《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以春遇此者为筋痹。其状拘急,屈而不伸是也。”

4.2 症状

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

4.3 治疗

治宜舒筋养血,参以祛邪,用羚羊角散天麻丸等方[3]

5 肝痹·筋痹

筋痹为病证名[3]。指肝痹[3]。见秦景明《症因脉治》卷三。由筋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筋痹[4]

5.1 病因病机

圣济总录·诸痹》:“肝痹。……肝之合,筋也。故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则舍于肝也。”

肝痹亦可由肺痹传变而来[4]

5.2 症状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症因脉治·肝痹》:“肝痹之证,即筋痹也。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腹大如怀物,左胁凝结作痛。”

5.3 治疗

可用薏仁汤人参散萆薢丸补肝汤泻青丸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方[4]

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人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

6 风痹·筋痹

筋痹为病证名[4]。指风痹[4]。见《黄帝内经灵枢·寿天刚柔》。又名行痹[5]

6.1 病因病机

证治汇补》:“筋痹风痹也。游行不定,上下左右,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或赤或肿,筋脉弛纵。”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证治准绳·杂病》:“风痹者,游行上下,随其虚邪与血气相搏,聚于关节筋脉弛纵而不收。”

6.2 症状及治疗

症因脉治》卷三:“风痹之症,走注疼痛,上下左右,行而不定,故名行痹。……风痹之治:风寒攻痛,防风汤表里有邪者,防风通圣散和血散痛汤大秦艽汤风热痛者,四物二妙丸风湿之邪,苍防二妙汤。”亦可用虎骨散加减[5]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36.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0.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筋痹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筋痹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筋痹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筋痹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