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中药材 炒法 中药炮制学 果实种子类 炒黄 清炒法 中药饮片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è zǐ

2 英文参考

mustard[朗道汉英字典]

semen sinapis[朗道汉英字典]

sinapis semina[朗道汉英字典]

SINAPIS SEMEN[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Semen Sinapis Albae (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ustard[see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芥子原植物及药材

芥子

芥子中药名,出《名医别录》。是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 (L.) Czem. 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1]。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1]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黄芥子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炒芥子表面颜色加深,微见裂纹,有香气[1]

芥子味辛,性温[1]。归肺经[1]芥子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1]。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芥子生品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痈肿疮毒[1]炒芥子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多用于痰多咳嗽炮制后更利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1]

4 拉丁名

Semen Sinapis Albae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mustard (seed) (《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芥子的别名

白芥子芥菜子[2][3]、辣菜子[3]

芥子[3]

8 芥子的来源

芥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或芥Brassica juncea (L.) Czem. 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3]。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3]

十字花科植物芥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的种子[3]

芥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 的种子。同科植物芥Brassica juncea( L.)Czern.et Coss. 的种子亦作芥子入药,习称“黄芥子”。

9 芥子的原植物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达1m,全株被疏粗毛。茎直立,分枝。叶互生,中下部叶具长柄,叶片羽裂,顶裂片广椭圆形,较大,3裂,侧裂片2~3对;上部叶裂片较少。总状花序顶生;萼片4;花瓣4,黄色,有爪,排成十字形;雄蕊6,四强;子主心上位。长角果广线形,长2~2.5cm,有粗白毛,先端有长喙。种子圆球形,淡黄白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10 芥子的产地

介子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3]

全国各地均产[3]

11 芥子的采集与初加工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植株,晒干,打下种子[3]。除去杂质[3]

夏末秋初角果成熟变黄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

12 芥子生药性状

12.1 白芥子

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

12.2 芥子

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13 芥子炮制

唐代有蒸熟捣(《备急千金药方》);微熬(《外台秘要》)[3]

宋至明、清基本沿用前法[3]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等[3]

13.1 芥子炮制方法

13.1.1 芥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3]

13.1.2 炒芥子

取净芥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即可[3]。用时捣碎[3]

13.2 成品性状

芥子为圆球形,表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白芥子),或黄色至棕黄色(黄芥子[3]。味辛辣[3]

炒芥子表面颜色加深,微见裂纹,有香气[3]

13.3 炮制作用

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3]。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痈肿疮毒[3]。如治疗痰饮胸闷胁痛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疗寒痰凝滞,关节疼痛白芥子散(《校注妇人良方》)[3]

芥子炒后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3]。多用于痰多咳嗽,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3]炮制后更利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3]

13.4 炮制研究

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3]

芥子内服后能刺激黏膜,引起胃部温暖感,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有健胃作用[3]。此苷本身无刺激性,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3]。炒后可杀酶保苷,使其服用后,在胃肠道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3]

芥子炮制前后芥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炒芥子芥子苷含量高于生品,其水煎液中芥子苷含量炒芥子粗粉>生芥子粗粉>炒芥子>生芥子,故芥子煎剂以打碎为宜[3]炒芥子煎液中只含芥子苷,生芥子煎液中则含芥子苷和芥子[3]。外用以生品研末为宜,以免因炒后酶失去活性不能水解苷而难以奏效[3]

清炒法、电热恒温烘烤和远红外线烘烤炮制白芥子,结果表明,远红外线烘烤白芥子色泽均匀,烘烤时间短,含苷量高,损耗低,方法简单,易于操作[3]

13.5 贮存方法

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3]

14 芥子性味归经

芥子味辛,性温[3]。归肺经[3]

辛,热,有小毒[3]。入胃、肺经[3]

15 芥子的功效与主治

芥子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3]。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芥子具有利气豁痰,温胃散寒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作用[3]

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反胃吐食,胃寒疼痛寒湿痹痛,面神经麻痹[3]。煎服:3~9g[3]

治阴疽,痰核,煎服或研末调敷[3]

扭伤挫伤,各种神经痛,研末醋调敷[3]。外敷皮肤灼热感时即除去[3]

咳喘痰多,胸胁胀痛胃寒吐食,心腹疼痛,阴疽痰核[3]。煎服:3~9g[3]

跌打损伤关节疼痛[3]。研末醋调敷[3]

芥子生品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3]。多用于胸闷胁痛关节疼痛,痈肿疮毒[3]。如治疗痰饮胸闷胁痛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疗寒痰凝滞,关节疼痛白芥子散(《校注妇人良方》)[3]

炒芥子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3]。多用于痰多咳嗽,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3]炮制后更利于粉碎和煎出,同时起到杀酶保苷的作用[3]

16 芥子的化学成分

芥子白芥子甙(sinalbin)、芥子酶(myrosin)、芥子碱(sinapine)、4-羟基笨甲酰胆碱(4-hydroxybenzoylcholine)、4-羟基笨甲胺(4-hydroxybenzylamine)等。

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3]

白芥子白芥子苷(Sinalbin)、芥子碱、芥子酶等[3]

芥子含黑芥子苷(Sinigrin)、芥子酶(Myrocin)、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等[3]

17 芥子的药理作用

白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致充血发泡[3]

白芥子内服可催吐、祛痰,过量可致胃肠炎[3]

芥子水浸剂在试管中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平喘作用[3]

18 芥子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芥子

Jiezi

SINAPIS SEMEN

18.2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albaL.或芥Brassicajuncea(L.)Czern.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18.3 性状

18.3.1 白芥子

呈球形,直径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具细微的网纹,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气微,味辛辣。

18.3.2 芥子

较小,直径1~2m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暗红棕色。研碎后加水浸湿,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

18.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白芥子种皮表皮为黏液细胞,有黏液质纹理;下皮为2列厚角细胞;栅状细胞1列,内壁及侧壁增厚,外壁菲薄。内胚乳为1列类方形细胞,含糊粉粒子叶和胚根薄壁细胞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芥子种皮表皮细胞切向延长;下皮为1列菲薄的细胞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芥子碱硫氰酸盐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丙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3.5:5: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8.5 检查

18.5.1 水分

不得过14.0%(附录ⅨH 第一法)。

18.5.2 灰分

不得过6.0%(附录ⅨK)。

18.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2.0%。

18.7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8.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8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理论板数按芥子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8.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芥子碱硫氰酸盐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18.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20分钟(功率250W,频率20kHz),滤过,滤渣再用甲醇同法提取三次,滤液合并。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流动相溶解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8.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Cl6H24N05·SCN)计,不得少于0.50%。

18.8 芥子饮片

18.8.1 炮制

18.8.1.1 芥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8.8.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药材

18.8.1.2 炒芥子

取净芥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本品形如芥子,表面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偶有焦斑。有香辣气。

18.8.1.2.1 检查

水分药材,不得过8.0%。

(总灰分)同药材

18.8.1.2.2 含量测定

药材,含芥子碱以芥子碱硫氰酸盐(Cl6H24N05·SCN)计,不得少于0.40%。

18.8.1.2.3 鉴别

药材

18.8.1.2.4 浸出物

药材

18.8.2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经

18.8.3 功能与主治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18.8.4 用法与用量

3~9g。外用适量。

18.8.5 贮藏

通风干燥处,防潮。

18.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9 参考资料

  1. ^ [1]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7.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3.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芥子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芥子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