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毒症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ǎ zhuàng xiàn dú zhèng

2 英文参考

thyrotoxicosis

thyrotoxia

thyrotoxemia

3 注解

任何原因引起血循环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甲亢表现(包括滤泡被炎症破坏、滤泡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过量进入循环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安静型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如:机体产热增多,病人怕热不怕冷,手平举可见细微震颤。

4 甲状腺毒症表现

(一)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新陈代谢加速者常有疲乏无力、怕热多汗皮肤潮湿、多食善饥体重显著下降等。

(二)精神神经系统多言好动、紧张焦虑、焦躁易怒、失眠不安、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和眼睑震颤。

(三)心血系统心悸气短、心动过速、第一心音亢进。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简称甲亢性心脏病)时,出现心律失常心脏增大和心力衰竭。以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多见,偶见房室传导阻滞

(四)消化系统稀便、排便次数增加。重者可以有肝大、肝功能异常,偶有黄疸

(五)肌肉骨骼系统主要是甲亢周期性瘫痪(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TPP伴发于GD和多结节毒性甲状腺肿等,20~40岁亚洲男性好发,发病诱因包括剧烈运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注射胰岛素等,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有低钾血症。TPP病程呈自限性,甲亢控制后可以自愈。少数患者发生甲亢性肌病,肌无力多累及近心端的肩胛骨盆带肌群。另有少数患者可在甲亢发生的前、后或同时伴发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和GD同属自身免疫

(六)造血系统周围血淋细胞比例增加,单核细胞增加,但是白细胞总数减低。可以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七)生殖系统女性月经减少或闭经。男性阳痿,偶有乳腺增生(男性乳腺发育)。

5 甲状腺毒症的不常见类型

症状表现

一、T3型 甲亢

三碘 甲状腺 原氨酸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T3型甲亢,是指在TBG不存在减少情况下,血清T4正常或降低、而血清T3增高的一种甲状腺毒症。此种情况可见于Graves病、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或高功能腺瘤。本病多见于缺碘地区。凡具有甲状腺毒症之临床表现,而其血清T4和FT4正常或降低、RAIU正常或增高的病人均应怀疑本病。T3型甲亢约占甲亢患者的12%,此可能因腺体为代偿碘供应较少而较多合成含碘较少的T3。在甲亢的初发期、抗甲状腺制剂治疗中以及治疗后的复发期似更多见。本病诊断依据:①有甲亢症状和体征;②血清总T4和FT4均正常;③甲状腺131碘摄取率正常或增高,不能为外源性T3所抑制;④血清总T3增高;⑤血清TBG含量正常。

本病治疗与通常型甲亢相同,但应注意此类患者甲状腺毒症症状常不能完全消失,停用抗甲状腺制剂治疗易复发。

二、T4型甲亢

多数甲亢病人,虽然血清T3和T4均增高,但血清T3浓度的增高程度要甚于血清T4。此提示甲亢甲状腺释放较多T3及末梢组织将T4转化为T3增加。T4型甲亢是指血清T4有较明显增高、而血清T3大致正常为特点的一种甲状腺毒症。T4型甲亢主要见于既往过多暴露于碘的 老年人 、病患者或老年患者,故长期住院者多见,过度的碘摄入使腺体更多合成T4。若无过量碘摄入史可查,多提示外周组织T4转化为T3受抑制。 T4型甲亢治疗除同通常型甲亢外,宜适当减少机体碘摄入量

6 人为甲状腺毒血症

指由于长期摄入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所造成的甲状腺毒症。在国外,人为的甲状腺毒症并不少见。患者多为女性,常有潜在的精神1J心理疾患,情绪不稳定,过度忧虑和害怕肥胖患者知道自己在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但坚决否认。患者有典型的有时甚至是严重的甲状腺毒症临床表现,甲状腺萎缩变小,无浸润性突眼,但可有凝视,患者向下看时上险的下垂落后于眼球等单纯性突眼的体征。甲状腺”’I摄取率明显减低,但给予TSH后可增高。血清T3水平升高,T4水平一般升高,但若所服甲状腺素制剂为T3时,血清T4水平降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浓度减低(而不是增高),提示甲状腺毒症系外源甲状腺激素所致。患者不存在甲状腺疾病的证据。治疗方法为停用甲状腺素制剂及给予精神1JL、理治疗。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甲状腺毒症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甲状腺毒症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甲状腺毒症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