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 2010年07月12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国和越南。

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我们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现在,人们反而把那些健康的、会抽穗结果的茭白看作是退化、野生种了。

茭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生蔬菜,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茎杆被菰黑粉菌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部分。

茭白食用部分是其花茎基部膨大而成的地下嫩茎。原产我国,生于湖沼水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于秋季上市。

茭白外披绿色叶鞘,内呈三节圆柱状,色黄白或青黄,肉质肥嫩,纤维少,蛋白质含量高。但它含有草酸,食用过多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

由于其质地鲜嫩,味甘实,被视为蔬菜中的佳品,与荤共炒,其味更鲜。

茭白的别名

茭粑、茭儿菜、篙芭、茭笋、菰笋、茭瓜、茭芦、茭耳菜、绿节、高笋

茭白的使用提示

每次约50~100克

茭白的植物学形态

茭白属禾本科,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际有白色匍匐茎,春天萌发产生新株。初夏或秋季抽生花茎,顶生大圆锥花序,雌雄同株,雌花在上,雄花在下。结狭圆柱形颖果,这就是“菰米”。

茭白的栽培

茭白性喜温湿的气候,适于粘壤土生长。古代的茭白为秋季一熟茭,到明朝时选育出了夏秋两熟茭。

茭白在我国从东北至华南都有栽培,以太湖流域最多,著名品种均出于无锡、苏州和杭州一带。它味道鲜美,有一定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茭白具有“解烦热,调肠胃”的药效,还有解毒利尿之功能。

茭白的营养价值

茭白含有丰富的有解酒作用的维生素,有解酒醉的功用。嫩茭白的有机氮素以氨基酸状态存在,并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容易为人体所吸收。但由于茭白含有较多的草酸,其钙质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

1. 利尿止渴、解酒毒:

茭白甘寒,性滑而利,既能利尿祛水,辅助治疗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又能清暑解烦而止渴,夏季食用尤为适宜,可清热通便,除烦解酒,还能解除酒毒,治酒醉不醒。

2. 补虚健体:

茭白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能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具有健壮机体的作用。

3. 茭白能退黄疸,对于黄疸型肝炎有益。用于催乳:茭白30克,通草10克,炖猪脚吃。

茭白的选购

1. 质量好的茭白,体形均匀,色泽洁白,质地脆嫩,无灰心,反之,质量就差。

2. 茭白的品质要求:以嫩茎肥大,多肉,新鲜柔嫩,肉色洁白,带甜味者为最好。

茭白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更适宜高血压病人、黄胆肝炎患者、产后乳汁缺少的妇女、饮酒过量、酒精中毒的患者。

2. 不适宜阳痿、遗精者、脾虚胃寒、肾脏疾病、尿路结石或尿中草酸盐类结晶较多者、腹泻者。

茭白的食疗功效

茭白味甘、微寒;

具有祛热、生津、止渴、利尿、除湿、通利的功效;

主治暑湿腹痛、中焦痼热、烦渴、二便不利以及酒毒、乳少等症。

茭白的食用建议

1. 茭白适用于炒、烧等烹调方法,或做配料和馅心,如“酱烧蒋笋”、“茭笋肉片”、“蟹肉茭白烧卖”等。

2. 茭白以春夏季的质量最佳,招牌营养素比较丰富。

3. 如发生茭白黑心,是品质粗老的表现,不堪食用。

《*辞典》:茭白

出处

《本草图经》

拼音名

Jiāo Bái

别名

出隧、蘧蔬(《尔雅》),绿节(《西京杂记》),菰菜、茭首(孟诜),菰首(《本草拾遗》),菰笋、菰手、茭笋(《本草图经》),茭粑(《纲目》),茭瓜、茭耳菜(《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经茭白黑粉的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菌瘿。

原形态

菰(《别录》)又名:蒋草(《说文》),菰蒋草、茭草(陶弘景)。

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90~180厘米,基部节上具不定根。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具横脉纹;叶舌膜质,略呈三角形,长达15毫米;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长30~100厘米,宽10~30毫米,下面光滑,上面粗糙。圆锥花序长30~60厘米,分枝多数簇生,上升或基部者开展;雄性小穗通常生于花序下部,具短柄,常呈紫色,长10~15毫米,外稃具5脉,顶端渐尖或具短芒,内稃具3脉,雄蕊6,花药长6~9毫米;雌性小穗多位于花序上部,长15~25毫米,外稃具5条粗糙的脉,芒长15~30毫米,内稃具3脉。颖果圆柱形,长约10毫米。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长于湖沼水内。分布我国南北各地。

性味

①孟诜:"寒。"

②《本草拾遗》:"味甘,无毒。"

归经

①《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

①孟诜:"利五脏邪气,酒皱面亦,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

②《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注意

①孟诜:"滑中,不可多食。"性滑,发冷气,令人下焦寒,伤阳道;禁蜜食,发痼疾;服巴豆人不可食。"

②《本草汇言》:"脾胃虚冷、作泻者勿食。"

③《随息居饮食谱》:"精滑便泻者勿食。"

附方

①催乳:茭白五钱至一两,通草三钱。猪脚煮食。(《湖南药物志》)

②治小儿风疮久不瘥:烧菰蒋节,末以敷上。(《子母秘录》)

摘录

《*辞典》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