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éng wén jī róng jiě zōng hé zhēng

2 英文参考

rhabdomyolysis, RM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 RM )指一系列因素影响横纹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损伤细胞膜完整性的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包括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phos-phokinases, CPK)等酶类以及离子小分毒性物质,常常伴有威胁生命代谢紊乱和急性肾衰竭(ARF)。1881年Fleche 首先报道了由于肌肉压迫所致的横纹溶解症,20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报道了中风中毒感染等非创伤病因所致的横纹溶解(NRM)。

横纹溶解综合症肌红蛋白对肾的损害

3 病因

横纹溶解综合症

创伤所致的横纹溶解曾命名为间隙综合征挤压综合征。间隙综合征指肢体因创伤或受挤压后骨筋膜间隙压力增高造成的神经肌肉缺血的局部表现;而挤压综合征是指直接创伤或缺血-再灌流所造成的肌损伤的全身系统表现。广义上讲,横纹溶解是由于骨骼肌破坏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和从尿排出的综合征。除了创伤因素外,非创伤因素包括遗传性病因、过量运动、肌肉挤压、缺血-代谢异常、极端体温药物毒物感染等因素均可导致横纹溶解

3.1 创伤

任何原因造成的大面积肌肉损伤或缺血,均可导致横纹溶解,包括直接和间接损伤

3.2 创伤

尽管横纹溶解最早是在创伤患者中发现,但是目前非创伤因素造成的横纹溶解至少是创伤横纹溶解的5倍以上。

(1) 过度劳累   由于能量代谢的底物利用障碍或缺乏造成的劳累型横纹溶解,多发生于剧烈运动,如军事训练、举重、马拉松长跑之后。

(2) 肌肉缺血   由于休克碳氧血红蛋白血症哮喘溺水等造成的全身广泛肌肉缺血;局部包扎过紧、长时间使用抗休克衣及空气夹板等造成局部肌肉缺血;外科手术时间过长及脊髓损伤造成的机体制动时间过长;另外,由于肝素诱导的血栓、跳水导致的气体栓塞脉管炎造成的动脉静脉的阻塞。

(3) 过度的高温和低温   冻伤或者过热可造成横纹溶解

(4) 电解质渗透压的改变及代谢性疾病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磷)、严重水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甲状腺机能减退等代谢性疾病均可导致横纹溶解,报道不多,但可致命。

(5) 遗传自身免疫性疾病   遗传紊乱引起的糖原脂类代谢紊乱可造成横纹溶解,主要表现在家族史、儿童发病率高、易复发、与运动无关的肌肉坏死,可以不伴发肌红蛋白尿,包括肌肉萎缩、多肌炎、皮肌炎、McArdle'病、棕榈肉毒碱转移酶缺乏及呼吸链酶缺乏造成的横纹溶解

(6) 药物酒精   据文献报道,引起横纹溶解药物达150余种,部分他汀类降脂药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引起横纹溶解经明确;如果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红霉素甲红霉素阿齐霉素伊曲康唑、华法令、双香豆素地高辛吉非贝齐环孢素氯唑沙宗等)合用时发生横纹溶解的机会增加,酗酒也是导致横纹溶解的原因之一。

(7) 感染   感染是造成横纹溶解的原因之一,流感病毒是引起横纹溶解的最常见的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爱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RM也有报道,但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军团杆菌是引起横纹溶解的最常见细菌,也有链球菌属、沙门氏菌属等的报道。

4 诊断标准

4.1 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1) 不同程度的肌肉肿胀和肢体无力;

(2) 黑“茶色”小便提示肌红蛋白尿;

(3) 肌酸激酶及其他肌酶(转氨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均升高;

(4) 肌酐、尿素尿酸升高;高K+、低或高Ca+、高Pa3+ 及代谢性(乳酸)酸中毒

(5) 血小板减少或DIC;

(6) 部分可发热白细胞升高;

(7) 30%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8) 创伤性常伴有低血容量休克代谢紊乱及心脏受损。

4.2 实验室检测方法评估

(1) 肌酸磷酸肌酶 (CK)及其同工酶作为一种主要的肌酶,当肌细胞损伤或死亡时CK释放入血,血浆CK>1000 U/L提示肌肉损伤,当CK>20 000 U/L时出现肌红蛋白尿,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可以诊断为肌肉损伤心肌骨骼肌和脑中均存在CK,为进一步鉴别CK的来源,常做同工酶分析,正常人CK-MB/CK<1%,当其比值介于1%~3%时,可以提示为骨骼肌受损。

(2) 血、尿肌红蛋白检测阳性

(3) 酰基肉毒碱作为筛选脂肪酸氧化疾病相关横纹溶解确切病因的指标。

(4) 尿二羧基排泄作为确定相应的酶缺陷的代谢肌病或横纹溶解判断指标。

(5) 分子突变分析用以诊断与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缺乏相关代谢性肌病及横纹溶解

(6) 长链甘油三脂负荷实验或禁食试验,以了解酮体衰竭协助诊断脂肪酸代谢障碍肌病及横纹溶解

(7)  99Te-Pyrophoshate Scintigraphy用以评估横纹溶解程度。

4.3 病理改变

(1) 肌活检显示,50%的横纹溶解患者肌肉损伤症状,因此,肌肉活检并非诊断非创伤横纹肌的必要手段,病理可见,横纹肌组织部分肌纤维消失,间质炎细胞浸润

(2) 肾活检显示,当合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远端肾单位肌红蛋白型形成;近端肾小管坏死,上皮细胞脱落;单克隆抗体En Vision法阳性

5 并发症

横纹溶解在临床上很多时候是通过其并发症发现的,包括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血容量、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急性肌肉萎缩高钾血症会危及生命,治疗比较棘手,因为尽管血钾高,但总体钾是缺少的。由于乳酸大量生成,加上尿酸磷酸盐、硫酸盐及血钾,导致机体处于严重酸中毒状态。高钾血症、低血容量等因素导致机体肌红蛋白性肾功能衰竭。33%横纹溶解患者最终发生功能衰竭,相反,7%~15%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是横纹溶解

5.1 急性肾功能衰竭

横纹溶解综合症对肾的损伤

肌肉坏死使大量液体流到第三间隙,造成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低血容量休克;肌损伤细胞坏死溶解,释放钾、磷酸乳酸肌球蛋白肌酸激酶,经静脉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造成高钾血症酸中毒;大量的肌红蛋白肾小管的直接损害以及造成肾小管腔阻塞,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潜在的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肾缺血,从而降低肾小球滤过率

5.2 炎症反应MODS

横纹溶解后,血清中TNF-α浓度增高,继之IL-6等促炎介质大量释放,这些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促进内皮损伤,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发生。机体在横纹溶解后的内皮损伤和凝功能损伤的共同作用下促进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病情进一步发展为MODS。

6 治疗

6.1 一般治疗原则

(1)阻止进一步肌肉损害 去除可逆性导致肌肉损害的因素,如间隙综合征,采取的措施包括迅速去除受压的肢体并转移医院,使制动的肢体放松,去掉抗休克衣等。

(2)纠正低血容量和肾脏缺血 一旦发生横纹溶解则应尽可能早期输入大量液体,保证血容量及稀释已经到达肾脏肌红蛋白

(3)促进肌红蛋白肾脏排出 应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甘露醇通过促进肌红蛋白里Fe2+的释放,减少肌红蛋白肾小管的直接和间接毒性作用、潜在的血管扩张作用,可提高肾血流,减少肾缺血状态;同时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减轻自由基对肾脏的损害。

(4)血液净化疗法 横纹溶解时肌酐、尿素氮及血K+的浓度迅速提高,早行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可以有效降低肌酐、尿素氮及血钾浓度。肌红蛋白分子量为17 000,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浆置换可以清除肌红蛋白。以上治疗可以缩短肾功能恢复时间,对横纹溶解的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横纹溶解时大量的炎症介质释放,CRRT对清除炎症介质、避免其他脏器的继发性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6.2 创伤横纹溶解的治疗

挤压伤现场急救及早期处理包括解除挤压外力、妥善固定伤肢、抗休克、抗感染、碱化尿液等处置。需要指出的是,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发生肌肉缺血及筋膜腔内压力升高有关,伤情较轻者一般可先制动肢体,密切观察。如果肢体迅速肿胀,远端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早切开筋膜腔,充分减压,以改善肢体循环、减少有害物质吸收。对于延误诊治的患者,一经确诊,应及时施行减压术,亦可望获得良好的预后,必要时可考虑截肢。

6.3 运动性横纹溶解症的治疗

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当肌肉损伤100 g,球蛋白水平超过5~15 mg/L时,尿色变成棕色或黑色尿,提示运动性横纹溶解可能导致肾脏损害,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横纹溶解肌肉受到损伤后大量肌细胞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的一组综合征创伤和非创伤的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其发生,可引起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凝血障碍、低血容量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诱发sepsis和MODS,严重者可以致死。由于其损害具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的特征,因此,有专家提议应该把横纹肌划为另一个重要脏器。干预措施包括早期监测、去除诱因、碱化尿液利尿血液净化等。发生横纹溶解患者需要严密监护。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编辑: 审核:sun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