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经大成》

清 黄庭镜;邓学礼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消渴方三十

黄连(二钱)天花粉(八钱为末,用乳或藕、蔗自然汁调)消渴,一理也,分之则有三证焉。渴而多饮,为上消,善食而KT为中消,烦渴引饮,小便如膏,为下消。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金得火而燥,故渴。燥者润之,故用花粉、奶乳、藕、蔗等汁。火原于心,故复泻以黄连中消者,经曰∶瘅成为消中。瘅者,热也。或地黄饮子,或竹叶黄汤,甚则承气。下消者,经曰∶饭一溲二,如膏如油者不治。此盖先有上、中消症,医习而不察,热邪下传,销铄肾脂,或克伐太过,泄其真气,不能管束津液,以滋众体,致同饮食之物酿而为溲,入一出二,为膏如油也。急以八味、左右合归或白茯苓丸加减互用,否则肌脱力微,阴痿牙枯,生气日促矣。邑人丁芳洲,苦学善饮,年二十六,病消渴。医以为酒食之过,一味消导。渴愈甚,酒肉之量愈加。明年成下消,证如前,兼得鼓胀,目无所睹。比延余,心知病不能痊,但症系内障,有可治。遂用肾气、宁志、驻景等药,既而针其左目。视不甚明,然病觉大减。逾年再针其右目痊。而药全不应。呜呼,此其所以为不治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