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书》

清 谢玉琼恩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微汗自汗大汗无汗第五十七

微汗常出热不留。初出未收总沐庥。升发之味须禁用。用之大泄反为仇。自汗之症属阳虚。麻后见之更可危。勿令见风成痉病。治阴抑阳症自除。发热浑身汗最宜。元府开豁麻出时。卫中表邪从此散。汗多亡阳又忌之。壮热无汗大非吉。不因风寒火郁。自始至末总无汗。纵麻已收症百出。麻有自汗、微汗、大汗无汗等症。而均有宜有忌。麻初出至未收之时。皆宜微汗。有微汗则皮肤通畅。腠理开豁。而麻易透。发热之际。有自汗者。则有发散之义。乃为常候。(朱曰微汗、自汗。皆为美候。)盖麻遇自汗。则毒从汗解。元府开而麻毒透。卫中之表邪。则从之而散矣。不可遽止。亦不可复用升发之剂。若自汗而更升发。恐汗大泄。致有亡阳之患。夫自汗之症。原属阳虚。初时无妨。若麻后自汗。多成痉病。切勿见风。法当治阴抑阳。使腹内虚热清退。而汗自止。以四物汤(见二十五条)仍去白芍川芎。加元参牡蛎粉主之。如麻后自汗。兼不食吐蛔者。真是虚症。最为难治。(朱曰自汗不食吐蛔。又为难治之虚证。)亦宜以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加牡蛎藿香、KT石斛。用旧蒲扇或旧蒲席烧灰研细末。入药中调服。若误投药饵。传变多端。难收功矣。切勿拘治麻初起常法。而用辛温解散之剂。如果系脾热。可用泻黄散甘草。因症加减而治。则又可循麻初之常法矣。若自汗而烦渴气壅脉数者。则以静远主人化斑汤加栝蒌霜主之。至于大汗过多之症。则有二因。一因衣被盖浓。而致大汗过多者。一因用升发之剂过甚。而发汗过多者。二者皆不宜也。(朱曰大汗本非正治。只可偶用。)盖恐大汗过多。致有亡阳之变。轻则症难脱体。重则多有不救。倘遇麻有隐暗不透之坏症。从权施治。而用升发之剂。取其大汗。使毒从汗解。此特语其变。而非正治也。然亦多凶。经曰。汗多亡阳。急须止之。以秘本黄连汤当归六黄汤。外用温粉扑法治之。(有以人参白虎汤古方黄连解毒汤治之者。似乎未当。方仍列后备用。)若妇人麻后汗多。心慌神昏者。亦有因而致。不可不察。有因麻症初起。适遇经行。麻乃火候心火旺盛。荣血多亏。今又月期适至。血又下泄。亏耗大过。至麻收之后。气血两虚。未有不成汗多怔忡神昏等候。(朱曰麻后气血两虚。又有汗怔忡等证。)急宜以玉屏散牡蛎粉与服。以止其汗。免至亡阳。旋用人参养荣汤。去桂心、五味子。多加牡蛎粉龙骨。数大剂与服。须宜急治。迟则不救。若麻症初起。壮热无汗者。多因外感风寒太重。以致皮肤干燥毛窍不开。麻疹壅滞。而汗亦难出。多成内攻之症。(朱曰麻证无汗。多成内攻之症。寒凉降火清肺。佐以升发。是救急治法。)或肚腹胀痛。或发喘促。夏秋之间。宜微升散。以葛根解肌汤(见第五条)去赤芍甘草。加木通枳壳治之。春冬寒月。重为发散。如加味三拗汤桔梗甘草。或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条)加炒麻黄治之。但不可过剂。使浑身常得微汗为妙。有微汗则腠理润泽。而麻易出。又有一等。因热极火郁无汗。亦致皮肤干燥而不活泽。麻亦难出。此症外必见唇舌破裂。二便结涩。昏沉壮热。或身痛腹胀疼。多发喘促。痰鸣。不拘何时。无分迟早。急用寒凉降火清肺之剂。佐以升发之药。以白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加地骨皮贝母元参牛蒡子前胡、干葛治之。迟则恐成坏症。大抵麻症常以微汗为顺。自始至末。必以得汗为妙。经曰。微汗常出热。热越而不留。此之谓也。若始终无汗。麻难收敛。后必有余症。宜用寒凉升发解毒为当。

泻黄散

防风(四钱)栀仁(炒黑一钱)藿香叶(七分)石膏(五钱)甘草(二钱)为末。白汤下。或用蜜同酒拌炒。仍用白汤下。

加味三拗汤

麻黄(不去节三钱)杏仁(不去皮尖油二十粒)生甘草荆芥穗桔梗水煎服。

静远主人化斑汤

石膏知母元参麦冬牛蒡子连翘黄芩地骨皮淡竹叶水煎服。

秘本黄连汤

黄连黄柏黄芩麦冬生地黄当归黄水煎。加入烧蒲扇灰调服

当归六黄汤

自汗盗汗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蜜炒各一钱)黄芩黄连黄柏(各五分)水煎服。

温粉扑法

黄连牡蛎粉贝母(各五钱)粳米粉(一升)为末。扑身上。

玉屏风散

黄(炙炒一两)大当归(六钱)陈糯米一合炒黄色)水煎服。

玉屏散

自汗不收。气虚表弱。黄(蜜炒)防风(各一两)白术土炒五钱)生姜红枣引。水煎服。

人参养营汤

脾经气虚营血不足。惊悸健忘寝汗发热。食少无味。身倦肌瘦。人参白术土炒)黄(蜜炒)炙甘草陈皮当归桂心(各一钱)熟地黄五味子(蜜炒)白茯苓(各七分)白芍药(酒炒八分)远志肉(去骨甘草水煮五分)生姜红枣引。水煎服。

人参白虎汤

(见六十四条)

黄连解毒汤

(见三十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