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际

经穴别名 腧穴学 经外奇穴 针灸学 中医学 人体部位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ā jì

2 英文参考

hair line

hairli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héntíng GV24[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发际:1.头发的边际处;2.经外奇穴名;3.经穴别名。

4 头发的边际处·发际

发际为体表部位名[1]发际指头发的边际处[1][2]。其中在额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前发际;在项部上方的头发边缘称后发际[2][2]。《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发际,至额颅。”

5 经外奇穴名·发际

发际经外奇穴[2]。《太平圣惠方》:“小儿风痫眷,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也,灸鼻柱发际宛宛中,三壮,炷如小麦大。”《类经图翼》定名为发际[2]。《针灸疗法入门》所载前发际与本穴同位[2]

5.1 功能主治

主治头风眩晕[2]

5.2 刺灸法

沿皮刺0.3~0.5寸[2]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6 经穴别名·发际

发际经穴别名,即神庭[2][2]。出《普济本事方》。

穴位神庭
汉语拼音Shenting
罗马拼音Shenting
美国英译名God's Courtyard
各国代号中国GV24
日本24
法国莫兰特氏VG23
富耶氏
德国LG23
英国Gv24
美国Go24

神庭经穴名(Shéntíng GV24,DU24)[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本事方》),天庭(《针灸杂志》)。属督脉[3]神庭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交会穴[3][4]。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前庭,故名神庭[4]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疟疾眩晕耳聋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头晕目眩鼻鼽流泪雀目吐舌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

6.1 神庭穴的别名

发际(《本事方》),天庭(《针灸杂志》)。

6.2 出处

针灸甲乙经》:神庭,在发际,直鼻,督脉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6.3 穴名

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前庭,故名神庭[4]

神,指脑之元神。庭,宫庭,庭堂。本穴居头颅之上,脑在其中,而脑为元神之府,为人的精神智能生发之处,故名之。意为此乃脑神所居之高贵处也。道经中有三丹田之说。《中黄经》以脑宫为上丹田,心宫为中丹田,腹胃为下丹田,也称上中下三庭。《黄庭中景经》注:“面有神庭。”《黄庭内景经》注:“神处其中则灵,灵则应,应则保身。”故神庭者脑神之宅,保身之堂也。此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分处,正当脑海前庭,为神居之所,神识所在,且居面之上部。《续博物志》云:“面者,神之庭也。”《淮南子》云:“神者,智之渊也。”主治烦闷恍惚,癫疾风痫诸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癫疾风痫……悸惊不安寐。”因名神庭[5]

6.4 特异性

神庭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交会穴[5][5]

6.5 所属部位

前头[6]

6.6 神庭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7]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正坐仰靠取穴[7]

神庭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外台秘要》)[7]。一说:“在发际,直鼻”(《针灸甲乙经》)。

神庭穴在督脉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6.7 神庭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处取穴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正坐仰靠取穴[7]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发际中点直上0.5寸处取穴;若无前发际时,可先取百会,向前4.5寸取穴[8]

6.8 神庭穴位解剖

神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6.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8]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9]

6.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9]

布有额神经分支和额动、静脉分支[9]

6.9 神庭穴的功效与作用

神庭穴具有宁神醒脑、降逆平喘的功效。

神庭穴有清头明目、宁心安神作用[9]

神庭穴系督脉胃经膀胱经会穴,有清头宁神之功,主治癫狂风痫惊悸不安[9]

6.10 神庭穴主治病

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疟疾眩晕耳聋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头晕目眩鼻鼽流泪雀目吐舌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

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疟疾[9]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失眠鼻渊癫痫[9]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耳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失眠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9]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10]

头晕目眩鼻渊鼻鼽流泪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吐舌角弓反张癫狂,痫症,惊悸失眠,泪囊炎,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

6.11 刺灸法

6.11.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10]

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10]

沿皮刺0.5~0.8寸[10]

平刺0.5~0.8寸[11]

6.11.2 灸法

可灸[11][11][11]

艾条灸5~10分钟[11]

6.12 神庭穴的配伍

神庭穴配列缺头痛[11]

神庭穴配上星睛明前顶太阳目赤肿痛[11]

神庭穴配三阴交神门失眠[11]

神庭上星肝俞肾俞百会,有补益肝肾,滋阴明目作用,主治雀目目翳

神庭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通谷,有宣肺利窍疏风清热的作用,主治鼻鼽清涕出。

神庭兑端承浆、有醒脑开窍,调阴和阳的作用,主治癫疾呕沫。

神庭上星睛明前顶太阳,治头痛目疾[11]

神庭印堂神门内关三阴交,治失眠[11]

神庭本神百会后顶玉枕天冲大杼曲骨尺泽,治癫疾[11]

神庭风池合谷太冲,治小儿惊风[11]

神庭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足通谷,治鼻鼽清涕[11]

6.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针灸甲乙经》: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痎疟神庭百会主之。寒热头痛喘喝,目不能视,神庭主之。风眩,善呕,烦满神庭主之。癫疾呕沫,神庭兑端承浆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风痫,戴目上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

针灸大成》: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吐舌,癫疾,风痫目上视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呕吐烦满寒热头痛,喘渴。

普济》:歧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则伤,宜灸七壮至二十壮;禁针,针即发狂。

类经图翼》:灸三壮,禁刺,刺之令人癫狂失明

6.14 神庭穴研究进展

6.14.1 中风患者微循环及痛阈的影响

针刺、艾灸神庭观察,发现针灸患者微循环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痛阈也有不同程度提高。针、灸两组相比,血流速度、痛阈均无显著差异,证明针、灸均能使中风患者微循环改善,并在病理条件下调节患侧肢体的感觉系统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2.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18.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0.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7.
  5. ^ [5]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0.
  7. ^ [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4.
  9. ^ [9]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7.
  10. ^ [10]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7-128.
  11. ^ [11]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7-128.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