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蝾螈

中药材 生物学 有毒动物 中医学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ōng fāng róng yuán

2 中文名

东方蝾螈

3 拉丁名

Cynops orientalis (David)

4 中文目名

有尾目

5 中文科名

蝾螈科

6 中文属名

蝾螈属

7 形态

东方蝾螈雄螈全长61~77mm,雌螈64~94mm。头部扁平两侧无脊棱,唇褶显著,梨骨齿列呈“Λ”形。皮肤较光滑具细小痣粒,背脊棱微显。四肢细长,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相互重叠,掌、蹠突微显或不显;指4,趾5,均无缘膜。尾明显短于头体长。体背面黑色显蜡样光泽,一般无斑纹。腹面朱红色间杂以黑斑;肛前半部和尾腹鳍褶边缘朱红色,肛后半部黑色。

8 鉴别特征

东方蝾螈头部扁平两侧无脊棱。体背面黑色显蜡样光泽,一般无斑纹。四肢细长。尾明显短于头体长。腹面朱红色间杂以黑斑

9 地理分布

东方蝾螈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

10 生态生物学资料

东方蝾螈成螈多栖于海拔30~1000米的山区小水坑、静水塘、泉水潭以及水稻田内。繁殖期白天静伏水底水草或石间,偶浮游到水面呼吸空气。3~7月繁殖,5月为繁殖高峰,分批产卵,卵单粒粘附在水草上。雌螈年产卵80~100粒,最多达238粒;幼体当年完成变态捕食蚊、蝇幼虫及其他水生小动物和蚯蚓等。

11 毒性

11.1 有毒/泌毒部位

皮肤

11.2 毒素类型

神经毒素

11.3 毒性

对蝾螈属的皮肤腺的分泌物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后,发现其分泌物含蝾螈素Samandarin,从生物产生学讲,这是来自胆固醇的类固醇生物碱结构式为C19H31NO2,光晶体衍射表明,这种生物碱分子构造可以分3种基团:恶唑烷类型、甲醇胺类型和兼有二者的类别。蝾螈素有10种衍生物,是一种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强神经毒会,导致惊厥、呼吸麻痹而死亡,具有明显升高血压作用局部麻醉作用

11.4 中毒途径

误食或使用带有分泌物的器皿进食

11.5 采集描述

费梁等,中国两栖动物图鉴,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P.54-56

钱锐,有毒动物及其毒素中毒的防治和毒素的应用,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P.186

11.6 数据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12 《中华本草》·东方蝾螈

12.1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12.2 拼音名

Dōnɡ Fānɡ Rónɡ Yuán

12.3 英文名

Salamandra,Salamander,Newt,Eft,Cynops

12.4 别名

四足鱼;四脚鱼;水龙

12.5 来源

药材基源:为蝾螈科动物东方蝾螈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ops orientalis (Davi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用酒闷死后,除去内脏,微火烘干

12.6 形态

东方蝾螈,体形小,全长70mm左右,头部扁平;躯干浑圆;尾部侧扁,尾梢钝圆。头顶平坦,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鼻孔极近吻端;眼径约与吻等长或稍短;口裂恰在眼后角的下方,唇褶在口角处较为显着,掩盖下颌的后端;上下颌有细齿,犁骨齿二长斜行成“几”形,前端颇为接近,在二内鼻孔间的内侧会合,后端向两侧斜行;舌小而厚,卵圆形,前窄后宽,前后端粘连于口腔底,左右两侧游离;四肢较弱而长,贴体相向时,指趾端相重迭,达对方的常跖部位;指、趾略扁平而细长,末端较尖圆,基部无蹼;指4,其序为3、2、4、1;趾5,其序为3、4、2、5、1,内侧指趾均短小。尾长,略短于全长的1/2,尾高在5-7mm之间,背腹鳍褐较平直,在尾端会合而成圆钝的尾梢。肛孔为一短纵裂缝,雄性的裂缝长,沿肛壁内侧,有许多绒毛状突起,生殖季节肛部肥肿隆起颇显着;雌性裂缝短,内侧无突起,隆起不显着。皮肤较光滑,头、背的表面;腹面皮肤光滑,有横细沟纹,在浅色区可透视黄色的小腺体;劲侧耳后腺较平直而不明显;枕部略显“V”形隆起,咽起颈褶清晰,绕至耳后腺后端,背正中微有脊沟,但不明显。

12.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在清寒的静水池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等地。

12.8 化学成份

肉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等。睾丸含Δ5-3β-羟甾脱氢酶(Δ5-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脑含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e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12.9 性味

味甘;苦;性寒

12.10 归经

肺;心;脾经

12.11 功能主治

消积化滞;清热解毒。主小儿疳积;烧烫伤;皮肤痒疹

12.12 用法用量

内服:3-5g,焙焦研末。外用:适量,焙焦研末,调涂。

12.13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