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radices sanguisorbae rhizoma et radix sanguisorbae[朗道汉英字典]
garden burne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Sanguisorb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arden burnet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地榆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 (Bert.) Yü et Li 的干燥根[2]。
4 拉丁名
Radix Sanguisorb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garden burnet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来源及产地
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 (Bert.) Yüet Li的根。主产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地。
11 药理作用
地榆粉外用对实验性烫伤有一定疗效。地榆炭煎剂使兔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缩短。煎剂对多种致病性球菌、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药液经高压灭菌后则抑菌力明显减弱。本品亦具抗肿瘤作用。
12 地榆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Diyu
SANGUISORBAE RADIX
12.2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u et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12.3 性状
12.3.1 地榆
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粗糙,有纵纹。质硬,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12.3.2 绵地榆
本品呈长圆柱形,稍弯曲,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白色或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12.4 鉴别
(1)本品根横切面:地榆 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细胞长圆形。韧皮部有裂隙。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纤维非木化,初生木质部明显。薄壁细胞内含多数草酸钙簇晶、细小方晶及淀粉粒。
绵地榆 栓内层内侧与韧皮部有众多的单个或成束的纤维,韧皮射线明显;木履部纤维少。
地榆粉末灰黄色至土黄色。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较钝,直径18~65μm。淀粉粒众多,多单粒,长11~25μm,直径3~9μm,类圆形、广卵形或不规则形,脐点多为裂缝状,层纹不明显。木栓细胞黄棕色,长方形,有的胞腔内含黄棕色块状物或油滴状物。导管多为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3~60μm。纤维较少,单个数在或成束,细长,直径5~9μm,非木化,孔沟不明显。草酸钙方晶直径5~20μm。
绵地榆粉末红棕色。韧皮纤维众多,单个散在或成束,壁厚,直径7~26μm,较长,非木化。
(2)取本品粉末2g,加10%盐酸的50%甲醇溶液50ml[3],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用盐酸饱和的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用水饱和)-乙酸乙酯-甲酸(6: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土,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2.5 检查
12.5.1 水分
不得过1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H 第一法)。
12.5.2 总灰分
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K)。
12.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K)。
12.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3.0%。
12.7 含量测定
12.7.1 鞣质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4g,精密称定,照鞣质含量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B)测定,在“不被吸附的多酚”测定中,同时作空白试验校正,计算,即得。
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8.0%。
12.7.2 没食子酸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D)测定。
12.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5%磷酸溶液(5:9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2nm。理论板数按没食子酸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2.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没食子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12.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10%盐酸溶液1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水适量分数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2.7.2.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号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没食子酸(C7H6O5)不得少于1.0%。
12.8 地榆饮片
12.8.1 炮制
12.8.1.1 地榆
本品呈不规则的类圆形片或斜切片。外表皮灰褐色至深褐色。切面较平坦,粉红色、淡黄色或黄棕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或皮部有多数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同药材。
12.8.1.2 地榆炭
取净地榆片,照炒炭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
本品形如地榆片,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具焦香气,味微苦涩。
12.8.1.2.1 鉴别
(2) 同药材。
12.8.1.2.2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20.0%。
12.8.1.2.3 含量测定
12.8.2 性味与归经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12.8.3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12.8.4 用法与用量
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12.8.5 贮藏
12.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