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穴

经穴 针灸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i mài xué

2 英文参考

Zílínqì GB41[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带脉穴:1.带脉交会穴;2.足临泣穴。[1]

5 足临泣穴·带脉穴

带脉穴足临泣穴。见《针经指南》。[1]

针经指南》载:“临泣带脉”,为八脉八穴之一。

足临泣经穴名(Zílínqì GB4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原名临泣。《圣济总录》始名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输穴五行属木;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足:足部;临:治理;泣:泪水,目之所出。穴在足部,善治眼疾,故名。位于足背,第四、五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第五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伸足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四骨间背侧肌和第三骨间足底肌(第四与第五跖骨之间)。有清泄肝胆、通调带脉作用。主治头目、胸胁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颔痛腮肿齿痛耳聋咽肿瘰疬腋下肿、乳肿胸痹胁肋痛髀枢痛、膝踝关节痛、足背红肿、咳逆喘息疟疾月经不调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结膜炎、泪囊炎、乳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颈淋巴结结核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2]

足临泣[2]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98.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0.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