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甘草汤

中医学 方剂学 泻下剂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huáng gān cǎo tāng

2 英文参考

Rhei and Glycyrhizae Decoc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大黄甘草汤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大黄甘草汤

4.1 处方

大黄4两,甘草1两[1]

大黄12克 甘草3克

4.2 功能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大黄甘草汤主治实热积滞胃肠,食已即吐,大便秘结者。[1]

食已即吐者。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4.3 用法用量

水煎,分二次服[1]

以水3升,煮取1升,分温再服。

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4.4 各家论述

高注金匮要略》:此胃热上熏之吐,为吐家之变证变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泻火之大黄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黄下趋之性,使从胃脘而下,且治急冲者,惟宜以缓降胜之也。

4.5 临床应用

呕吐:李某某,男,20岁。呕吐近半月,胃脘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实有力,有关脉滑,精神尚佳,初用连苏饮加竹茹甘草。服两剂无效。仍每餐刚完即吐(平时不吐),并伴口臭胃脘灼热胀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黄,脉滑有力。此系积热在胃,腑气不通,胃热上冲之呕吐。改用泄热和胃大黄甘草汤大黄12克,甘草3克)。服一剂后,食已不吐,大便畅通;服完二剂,诸证消失。

4.6 摘录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

5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大黄甘草汤

5.1 处方

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

5.2 功能主治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大黄甘草汤主治痘为痰闷,不得发出。

5.3 用法用量

水煎频服。不应,更服。

5.4 各家论述

金匮要略方论》本方用大黄四倍于甘草,治食已即吐,专取大黄之沉降,以泄逆满之滞,此用大黄再倍于甘草,治痰闷痘闭,反借甘草之上溢,以涌固结之积。一方小变,而功用不同若此。

5.5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五

6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大黄甘草汤

6.1 方名

大黄甘草汤

6.2 组成

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6.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大黄甘草汤主治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

6.4 用法用量

每服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6.5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分为2服。

7 医方集解》方之大黄甘草汤

7.1 方名

大黄甘草汤

7.2 组成

甘草黑豆汤大黄

7.3 功能主治

医方集解》方之大黄甘草汤主治上中下三焦消渴

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6.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