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皮肤科 球菌性皮肤病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uān záo nóng zhǒng xìng tóu bù máo náng yán jí máo náng zhōu wéi yán

2 英文参考

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

3 概述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系多数聚集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5 英文名称

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

8 ICD号

L66.4

9 病因

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10 病机

系多数聚集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11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的临床表现

初发为局限于头皮的深部毛囊炎,继发毛囊周围炎,逐渐形成相互贯通深部脓腔,表面呈蚕豆至胡桃大小脓肿,压迫表面可自多数毛孔中渗出脓液(筛状溢脓)。好发于中年男性,病情顽固,经过缓慢,倾向复发。病损部毛发稀少,治愈后遗留萎缩瘢痕和不规则脱色斑。

12 辅助检查

早期损害为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广泛浸润肉芽组织形成,毛囊残余处有时可见异物巨细胞

13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易于诊断。

14 中医病机辨证

14.1 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素体虚弱,外卫不固,复感风湿热邪,蕴结于肌,久化热,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

14.2 辨证分析

病损反复发作,此伏彼起,相互贯通。偶有低热,食少纳呆口干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滑。辨证正气不足,热毒蕴结。

15 鉴别诊断

15.1 秃发性毛囊炎

多侵犯儿童,损害小而散在,炎症不显著,无穿凿现象。

15.2 枕部乳头状皮炎

局限于颈后枕部的毛囊炎,不融合,无穿凿,愈后形成乳头瘢痕

16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的治疗

16.1 全身治疗

内服药:参见疖和疖病

16.2 局部治疗

早期可选用超短波、紫外线或音频电等,或贴敷纯鱼石脂或疖软膏。已形成脓肿者,可手术切开引流。

16.3 中医疗法

(1)中医治则:法宜清热解毒益气透脓。方用托里排脓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0g、生芪30g、炒山甲6g、炒皂刺10g、当归10g、升麻6g、白芷10g、银花30g、蒲公英15g 、地丁15g、薏米10g、生甘草6g。毒热盛时去党参黄芪。小儿药量酌减,也可服散结灵、梅花点舌丹大黄zhe虫zhe虫丸及小金丹

(2)局部治疗:可用芫花水剂(芫花川椒各15g,黄柏苦参各130g,水3000ml)外洗。脓肿坚硬未溃者,可用黑布化毒膏(黑布、化毒散各半),独角莲膏药外贴。已破溃者,可用红血药捻紫色疽疮膏纳入疮口内,外敷化毒散软膏

17 预后

病情顽固,经过缓慢,倾向复发。病损部毛发稀少,治愈后遗留萎缩瘢痕和不规则脱色斑。

18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的预防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