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门

腧穴学 特定穴 针灸学 中医学 腹部腧穴 交会穴 穴位特效按摩 足太阴脾经经穴 经穴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ōng mén

2 英文参考

Chōngmén SP12[中国针灸学词典]

chōngmé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P1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冲门
汉语拼音Chongmen
罗马拼音Chungmen
美国英译名Flushing Gate
各国代号中国SP12
日本12
法国莫兰特氏RP12
富耶氏
德国MP12
英国Sp12
美国Sp12

冲门经穴名(Chōngmén SP12)[1][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慈宫上慈宫冲脉[3][3]。属足太阴脾经[3][3]冲门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3][3]。冲即冲要,门即门户,此穴在气街,部位重要,相当于下肢与腹部间的门户,故名冲门[3]。主治腹痛疝气,痔疾,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难产子宫内膜炎,产后血崩胎气上冲,子痫癃闭少腹疼痛霍乱泄痢,腹部痞块,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小便淋沥,尿闭,小便不利,乳腺炎,乳少,胃肠痉挛等。

4 别名

慈宫(《针灸甲乙经》),上慈宫(《古今医统大全》、《针灸聚英》)、冲脉[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冲门,一名慈宫,上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两端约纹动脉

7 穴名

冲即冲要,门即门户,此穴在气街,部位重要,相当于下肢与腹部间的门户,故名冲门[3]

冲,有直冲、上冲、突进之义。门,人所出入处,经气流注开阖之处。凡穴以“门”、“关”、“梁”等命名,均为经气流注的要冲。本穴位横骨两端的纹中动脉处,《图考》:“适当大腿缝中之纹端,以手切之动脉应手。”此穴在腹部之“曲骨穴”旁,当腹股沟动脉处,足太阴之脉自箕门穴上行,由此直冲入腹,故名冲门[3]

8 所属部位

[4]

9 冲门穴的定位

冲门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5][6]

冲门在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仰卧取穴[6]

冲门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旁开3.5寸处,股动脉外侧[6]

另说冲门腹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6]

冲门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png

冲门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

冲门穴的位置.png

冲门穴的位置

冲门穴的位置

冲门穴的位置[6]

冲门的位置

冲门穴的位置(足太阴脾经

冲门的位置

冲门穴的位置(肌肉

冲门的位置

冲门穴的位置(骨骼内脏

10 取法

冲门在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仰卧取穴[6]

仰卧位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处取穴[7]

快速取穴:仰卧,腹股沟外侧可摸到搏动,搏动外侧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冲门[8]

11 穴位解剖

冲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起始部。内侧为股动脉。当股神经经过处。皮肤由髂腹下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分为脂肪层和膜性层。前者以脂肪组织为主,其厚薄亦因人而异;后者以纤维组织为主,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附着在阔筋膜。两层之间有腹壁浅动静脉肋间静脉(下位)及皮神经经过。上述由浅入深之腹壁肌由第6至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支配。穴位的内上方深部, 腹肌的深面,有从髂外动脉发出的腹壁下动脉,并有静脉伴行。腹股沟下方,有股三角,其内有股动、静脉和股神经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髂腰肌[8]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髂腹股沟神经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支分布;深层有髂外动脉分支和髂腹股沟神经肌支分布[8]

布有股神经,内侧为股动脉[8]

12 冲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冲门健脾化湿理气解痉作用

冲门有调下焦理气机的作用[8]

冲门穴有调中益气温经活血之功。下腹逆气上衙诸病常从此起,可与气街互观。治病之上冲者,如冲疝、子冲,泻本穴以降之。病之下陷者,补本穴以升之。同此一穴,而能升降异治者,在于手法之妙用也。[8]

13 治病

冲门穴主治腹痛疝气,痔疾,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难产子宫内膜炎,产后血崩胎气上冲,子痫癃闭少腹疼痛霍乱泄痢,腹部痞块,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小便淋沥,尿闭,小便不利,乳腺炎,乳少,胃肠痉挛等。

冲门穴主治腹痛疝气、痔疾、崩漏带下[8]

冲门主治肝肾、前阴及下腹部等疾患: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难产疝气癃闭少腹疼痛霍乱泄痢、腹部痞块[8]

现代又多用冲门治疗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子宫内膜炎、子痫[8]

冲门主治腹痛疝气小便淋沥,尿闭,带下产后血崩[8]

冲门穴多用于少腹胀痛、坠痛、带下和尿闭等症的治疗,主治崩漏带下胎气上冲,月经不调小便不利疝气腹痛[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

产科系统疾病:子痫子宫内膜炎,乳腺炎,乳少

其它:胃肠痉挛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8][8][8][8],腹股沟有酸胀感[8],可扩散至外阴部[8]

注意:避开动脉[8][8][8]。 不能深刺[8]

14.2 灸法

可灸[8][8][8]

艾条灸5~10分钟[8]

间接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6 特效按摩

仰卧,用中间三指按揉冲门穴1~3分钟,可治崩漏带下等妇科病症[8]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气腹满,癃,淫泺身热,腹中积聚疼痛冲门主之。阻疝,冲门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乳难,子上冲心,阴疝,刺冲门入七分,灸五壮。

针灸大成》:主腹寒气满,腹中积聚,疼,癃,淫泺阴疝,妇人难乳妊娠子冲心,不得息。

1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2.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3.
  3.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4.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2.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01.
  8.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