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疗法

医疗技术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1]频率在20千赫以上者,不能引起人耳声音感觉,称为超声波。应用800~1 000千赫的超声波以各种方式作用人体穴位或患病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超声波疗法”,简称“超声疗法”。

超声疗法其主要通过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起治疗作用,使局部组织器官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加速,细胞膜的通适性增加,具有解痉、镇痛、抗炎、软化组织疤痕等作用超声波能缓解肌痉挛、软化瘢痕结缔组织,加强组织代谢,提高细胞再生能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促进骨痂生长及消炎作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能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长、变软。其温热作用于机体组织后,使其温度增高,血管扩张,从而有利于增加血管吸收能力

超声疗法的临床适应范围很广,主要用来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骨和关节肌肉疾病、软组织损伤炎症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溃疡胃炎前列腺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冠心病,以及妇、皮肤五官科等多种疾病;具体的治疗方法也较多,如超声热疗法,超声水下辐射法、超声体腔内辐射法,超声药物逐入疗法、超声穴位刺激疗法、超声针灸等。我国超声生物学作用与临床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目前,临床治疗除用一般超声波疗法外,还有超声药物透入疗法、超声波与其他理疗因子同时应用的超声综合疗法,如超声波间动电综合疗法、超声雾化吸入疗法,以及用大功率超声波作为外科耳科手术或破坏肿瘤组织超声波疗法。现在超声波已应用到心脏病、颅内病变、肿瘤治疗,以及在男性节育和体内碎石等方面。

2 操作名称

超声疗法

4 禁忌症

活动结核恶性肿瘤出血倾向、孕妇腹部、骨骺部位。

5 操作方法

1.患者取合适体位,治疗部位皮肤涂以接触剂(油剂乳剂)。将声头置于治疗部位或浸入水中后,接通电源,根据需要选用连续或脉冲输出,调输出至所需剂量,调好定时装置。

2.常用方法

(1)接触法:①固定法:将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于治疗部位,剂量一般为0.2-0.5W/cm2。②移动法:将声头轻压并均匀接触治疗部位后,作缓慢往返或圆圈移动,速度以3~6cm/s为宜,常用强度为0.5~2.0W/cm2

(2)水下法:在冷开水中进行。超声头应密闭防水,与皮肤距离2~4cm,对准治疗部位,固定或小范围缓慢移动。用于治疗凹凸不平的体表或局部疼痛敏感之部位。声头表面与体表集聚的气泡应注意拭去。

(3)辅助器法:有水枕、漏斗、接管、反射器、凹镜及透镜等。用于凹凸不平的体表及特殊部位,如眼等处治疗。

3.治疗结束,将声头拭净,并用75%乙醇擦拭消毒

4.每次治疗8—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疗程。治疗中应询问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处理。

5.脉冲超声操作方法同连续超声治疗,一般剂量可稍大,时间可稍长(头颅及眼等部位例外)。

6 常用方法举例

1.膝关节炎治疗法  膝关节区移动法, 0.6~1.3W/cm2,每次10~15min,1/d。10~ 12次为1疗程。

2.脑出血后遗症治疗法  瘫痪肢体对侧相应脑损害区颅外,移动法,0.75~1.25W/cm2,每次10—20min,1/d。

3.慢性盆腔炎治疗法  腰骶及下腹部,移动法,0.6~1.2W/cm2,每次8—12min,1/d。

7 注意事项

1.不同疾病及部位治疗,剂量应严格掌握,按医嘱执行。

2.声头切忌放空,必须在浸水或接触治疗部位后,方可调节输出。

3.接触剂要涂布均匀,声头应紧贴皮肤

4.移动法治疗时勿停止不动。治疗时导线不得卷曲或扭转。

5.超声治疗机连续工作1~2h后,应休息10~20min。

6.超声头把柄如无保护胶层,操作者应戴双层手套。

8 养生应用

超声波疗法在临床上有良好的镇痛消炎作用,其适应证如下。

1.各种软组织损伤上肢:曲池外关合谷天应穴;下肢:足三里阳陵泉昆仑天应穴

2.三叉神经痛  下关翳风阳白合谷

3.下颌关节紊乱下关颊车

4.肋间神经痛肝俞期门阳陵泉

5.坐骨神经痛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

6.臂丛神经痛大椎外关合谷

7.多发性神经炎上肢:肩髑、臂臑曲池;下肢:环跳血海足三里

8.肩周炎肩髑、臂孺、曲池

9.肱骨外上髁炎曲池手三里天应穴

lO.强直性脊柱炎大椎脾俞肝俞肾俞

11.颈椎病天柱天宗曲垣

12.腰痛肾俞、次谬、委中

13.腱鞘外关阳池天应穴

14.痛经中极子宫穴三阴交合谷

15.慢性蓝腔炎关元归来太冲

16.慢性结肠天枢上巨虚

9 参考资料

  1. ^ [1] 袁民."超声波疗法".《中华养生大全》
编辑: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