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内分枝杆菌感染

皮肤科 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杆菌性皮肤病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āo nèi fēn zhī gǎn jūn gǎn rǎn

2 英文参考

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

3 概述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的病原菌胞内分枝杆菌于1967年由Runyon命名,该菌属生长慢、非光产色菌,菌体短小,可从土壤、水和动物排泄物中分离到,感染的鸟类、哺乳动物和富含鸟粪的土壤可能是该菌的自然宿主。在正常人的分泌物中有时亦能分离到该菌。发病机制还不确切。主要表现为慢性肺部感染儿童表现为淋巴结炎,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AIDS)呈播散性感染。分泌物或活检组织涂片可发现大量抗酸杆菌,培养检查可发现鸟分枝或胞内分枝杆菌生长。联合用药疗效较好。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利福平治疗3周后,皮损可完全消退,联合用药疗效较好。

5 英文名称

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

8 ICD号

A31

9 病因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的病原菌胞内分枝杆菌于1967年由Runyon命名,因多存在于病灶处的细胞内而得名,该菌属生长慢、非光产色菌,菌体短小,长约1~2μm,呈球形,22~42℃均能生长,2~3周形成小而光滑、扁平的菌落。可从土壤、水和动物排泄物中分离到,感染的鸟类、哺乳动物和富含鸟粪的土壤可能是该菌的自然宿主。在正常人的分泌物中有时亦能分离到该菌。

10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慢性肺部感染儿童表现为淋巴结炎,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AIDS)呈播散性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脑病、腹痛腹泻贫血皮肤表现类似结节麻风免疫抑制患者可见脓肿溃疡

11 检查

活检组织涂片可发现大量抗酸杆菌,培养检查可发现鸟分枝或胞内分枝杆菌生长

12 诊断

分泌物或活检组织涂片可发现大量抗酸杆菌,培养检查可发现鸟分枝或胞内分枝杆菌生长

13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利福平治疗3周后,皮损可完全消退,联合用药疗效较好。

14 预后

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利福平治疗3周后,皮损可完全消退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