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藤

祛风除湿 中药材 祛风利湿 中医学 抗癌 清热解毒 活血止痛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máo téng

2 茄科植物白英或欧白英全草·《中医大辞典》·白毛藤

白毛藤中药名,出自清·赵学楷《百草镜》[1]

2.1 别名

蜀羊泉、排风藤毛风藤葫芦[1]

2.2 来源及产地

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或欧白英S.dulcamara L.的全草[1]。前者分布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及长江以南各地;后者分布云南、四川[1]

2.3 性味

苦,凉[1]

2.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抗癌[1]

①治风热感冒发热咳嗽黄疸型肝炎,胆囊炎风疹肾炎水肿血淋白带肺癌[1]。煎服:9~15g(鲜品15~30g)[1]

②治风湿性关节炎[1]。泡酒服并捣敷[1]

③治痈肿疔毒,煎服并捣敷;中耳炎,捣汁滴耳[1]

2.5 化学成分

白英全草含有β-羟基甾体生物碱苷,经动物试验具有抑制肿瘤作用[1]。欧白英含多种苦茄碱(Solamarine)及蜀羊泉胺等生物碱[1]

2.6 药理作用

白英(和红枣)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生物学反应[1]。β-苦茄碱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1]

3 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根茎全草·《中医大辞典》·白毛藤

白毛藤中药名,出自《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寻骨风之别名[1]

3.1 别名

巡骨风、清骨风、白面风白毛藤、黄木香、猴耳草[2]

3.2 来源及产地

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mollissima Hance的根茎全草[2]。主产江苏、河南、江西等地[2]

3.3 性味归经

辛、苦,平[2]。入肝经[2]

3.4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2]。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跌打损伤,胃腹疼痛,疝痛[2]

3.5 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3.6 化学成分

本品含马兜铃酸A及D、绵毛马兜铃内酯(Mollislactone)、马兜铃内酯、生物碱挥发油、内酯等[2]

3.7 药理作用

挥发油及总生物碱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预防作用[2]。粉及煎剂对小鼠艾氏腹水瘤有抑制作用[2]煎剂在体外对葡萄球菌抑制作用[2]

4 茄科植物白英全草·《*辞典》·白毛藤

4.1 出处

《百草镜》

4.2 拼音名

Bái Máo Ténɡ

4.3 别名

苻(《尔雅》),蜀羊泉、谷菜(《本经》),鬼目草(《尔雅》郭璞注),白草(《别录》),排风、白幕(《本草拾遗》),鬼目菜(《吴志》),天灯笼、和尚头草(《纲目拾遗》),望冬红、酸尖菜(《植物名实图考》),排风藤(《分类草药性》),土防风耳坠菜(《贵州民间方药集》),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福建民间草药》),毛风藤(《江西民间草药》),毛老人(《江西中药》),红道士、毛和尚(《浙江民间草药》),野猫耳朵(《四川中药志》),胡毛藤、羊仔耳、生毛梢、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闽东本草》)。

4.4 来源

茄科植物白英全草。一般于5~6月或9~11月间割取全草,洗净晒干

4.5 形态

多年生蔓性半灌木。茎长达5米,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具细毛。叶互生;上部的叶多作戟状3裂或羽状多裂;下部的叶长方形或卵状长方形,基部心脏形,先端尖,全缘,长4~9厘米,阔2~5厘米,上面鲜绿色,下面较淡,两面均有细毛散生,沿叶脉较密;叶柄长2~3.5厘米,有细毛。聚伞花序生于枝顶或侧生与叶对生;枝梗、花柄及花均密被长柔毛,花柄细长;花萼漏斗形,萼片5,卵形;花冠白色,裂片5,自基部向下反折,长5~6毫米,卵状或长方状披针形,顶端尖;雄蕊5,着生花冠筒口,花丝短而扁。基部合生;雌蕊1,子房卵形,花柱细长,柱头半球形。浆果卵形成球形,初绿色,后变红色至黑色,直径6~10毫米。种子白色,扁圆。花期9~10月。果期11月。

4.6 生境分布

野生于路边、山野或灌木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4.7 性状

干燥的茎,类圆柱形,直径约2~7毫米,外表黄绿色至暗棕色,密被灰白色的毛茸,在较粗的茎上,毛茸极少或无,具纵皱纹,且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淡绿色,纤维性,中央形成空洞。叶皱缩卷曲,密被毛茸,叶柄长约1~2厘米。有的带有淡黄色至暗红色的果实。以干燥、肥嫩、叶绿、无子、无杂草者为佳。

4.8 化学成份

白英全草生物碱千年不烂心茎中含甾体生物碱,有西红柿烯胺、澳洲茄胺和蜀羊泉碱等。叶中还有含量较多的α苦茄碱和β-苦茄碱、较少的澳洲茄碱以及痕量的澳洲茄边碱。这些生物碱中主要的是蜀羊泉碱或西红柿烯胺;β-苦茄碱有抗小白鼠肉瘤-180的作用

另据报道,叶中分离到一个甾体生物碱糖甙,水解后除得到西红柿烯胺外,还有它的脱氢化合物西红柿-3,5-二烯胺和小量的雅姆皂甙元。叶中又含维生索C149.4~173.2毫克%。

花序中含较多的甾体皂甙,主要是替告皂甙元和雅姆皂甙元,两者均有抗真菌作用

此外,该植物的地上部分中,还发现有α-,β-和γ-蜀羊泉胺、γ-苦茄碱、替告皂甙元。根中含15α-羟基蜀羊泉碱、15α-羟基澳洲茄胺、15α-羟基番茄胺和15α-羟基番茄烯胺。

千年不烂心果实的成分详"苦茄"条。

4.9 药理作用

肿瘤作用:蜀羊泉红枣以1:1混合制成煎剂糖浆剂对小白鼠艾利虚腹水癌及梭形细胞肉窟的实体型及腹水型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对子宫颈癌有效,但重复率低,进一步用相当生药40,80,120克/公斤/天的煎剂及小剂量递增的给药方法,均无明显抗小鼠梭形细胞肉窟实体型、艾氏腹水癌实体型及肉瘤180的作用,但醇提取物对小鼠肉瘸180则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β-苦茄碱。

4.10 性味

甘苦,寒。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别录》:"无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微苦涩,平。"

4.11 功能主治

请热,利湿祛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

①《本经》:"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

陶弘景:"叶作羹饮,甚疗劳。"

③《本草拾遗》:"主烦热风疹丹毒,疟瘴,寒热,小儿结热。"

④《开宝本草》:"别本注,茎叶煮粥极解热毒。"

⑤《百草镜》:"除骨节风湿痛。"

⑥王安卿《采药志》:"活血追风生血,治鬼箭有效。"

⑦《纲目拾遗》:"止血淋,疟,疝气。汁滴耳中,止脓不干。治疬癖,用煮牛肉精者食之。"清湿热,治黄疸水肿,小儿蛔结腹痛。"

⑧《植物名实图考》:"治腰痛。"

⑨《分类草药性》:"治惊风咳嗽。"

《药材学》:"清热解毒。治恶疮漆疮。"

4.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8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捣汁涂。

4.13 注意

《闽东本草》:"体虚无湿热者忌用。"

4.14 附方

①治黄疸初起:白毛藤神仙坐草、大茵陈三白草车前草等分白酒煎服。(《百草镜》)

②治肝硬化初期:鲜白英一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风痛桑黄二两,白毛藤二两。切碎,用绍兴原坛酒六斤,煎三炷香。每日服一饭碗。(《杨春涯经验方》)

④治风湿关节痛:排风藤一两,忍冬一两,五加皮一两。好酒一斤泡服。(《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妇女白带白毛藤煎汁,烧小公鸡桂圆,连汁食。(《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小儿肝热:鲜白英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风火赤眼白英鲜叶捣烂,调入乳外敷眼险。(《福建中草药》)

⑧治疗疮肿毒:鲜白毛藤全草四两,炖服。另以鲜叶捣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⑨治疥疮白毛藤全草一两至一两五钱(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和肥猪肉六两,酌加水煎,分两次吃下。(《福建民间草药》)

4.15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白英全草制成100%注射液肌肉注射。2岁以下每次2毫升,每日2次;4~12岁每次4毫升,每日2~3次;12岁以上每次4毫升,每日3~4次。治疗31例,痊愈(自觉症状阳性体征消失,尿三胆试验与肝功能恢复正常)23例,好转(自觉症状改善,尿三胆正常,肝功能好转者)8例。临床观察到,白英注射液对退黄、改善症状和降低转氨酶均有较好疗效,但对降低麝浊、锌浊及脑絮效果较差。

4.16 备注

同属植物千年不烂心全草,亦同等使用。植物形态详"苦茄"条。

4.17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白毛藤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白毛藤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