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 精神科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与免疫相关的精神行为障碍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IVgǎn rǎn suǒ zhì de jīng shén xíng wéi zhàng ài

2 概述

HIV 感染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截至 2017 年底,我国报告的HIV/AIDS 患者为 758610 例,当年新发现 HIV/AIDS 患者 134512 例,当年报告死亡 30718 例。HIV 感染及其继发出现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脑血管疾病和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等会引起以神经认知障碍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亦可影响精神症状发生、发展。其中,HIV感染所致神经认知障碍HIV感染者中的患病率为15%~50%。[1]

3 病理、病因及发病机

HIV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机制是广泛弥漫的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HIV 具有嗜神经特性,在 HIV 感染的急性期,大量携带病毒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移行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一是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二是 HIV 感染性脑炎。HIV 进入大脑后,由于病毒并不引起巨噬细胞死亡,可长期潜伏于受感染细胞中,并继续感染小胶质细胞和少量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以血管周围多核巨细胞形成为主要表现的脑炎(称为 HIV 脑炎),并有神经突触减少,以及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等病理改变。这些病理改变在大脑各部位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对基底节、脑干、深部白质区、额颞叶和海马沟回等损害可能更加突出。HIV 所致中枢感染最终会造成脑室扩大、海马萎缩、基底节体积减小和白质病变,产生神经认知功能损害为主的精神行为症状,并随着免疫功能的降低、合并感染、抗病毒治疗的副作用等越发严重。[1]

4 临床特征

[1]

基于 HIV 的病理改变及可能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患者可表现出一系列精神心理症状

4.1 认知障碍

HIV 相关神经认知障碍皮质下痴呆,发病一般较隐袭,在疾病早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阅读和理解障碍、表情减少等,此后会出现步态不稳、震颤、以及精细动作能力下降。发展到痴呆患者出现更广泛的功能障碍,常伴有肌病和外周神经病变,并出现明显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患者常对自身的认知障碍有清醒的认识,不伴有失语症失用症

4.2 谵妄

脑部 HIV 感染、治疗艾滋病药物继发性感染等均可能引起谵妄症状

4.3 心境障碍

情绪低落在 HIV/AIDS 患者中很常见。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也可出现躁狂样和类分裂样症状

4.4 焦虑障碍

焦虑症状在感染者和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等,这既可能是 HIV 感染所引起,也可能是心理、躯体及医疗状况(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引起。

4.5 睡眠障碍

在 HIV 感染者及患者中同样常见,也包括抗病毒治疗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如噩梦增加,可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5 临床评估

[1]

建议对患者进行以下评估

(1)完整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检查

(2)精神状况检查

(3)神经认知及心理评估:目前推荐对神经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语言、注意力、抽象思维记忆力、理解力、感觉功能和运动技能。推荐的单个神经心理测验包括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简明视觉记忆力测验、数字符号测验、符号搜寻测验、连线测验、颜色连线测验、空间记忆广度测验、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Stroop 色词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及沟槽钉板测验。推荐的成套心理测验包括国际 HIV 痴呆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情绪评估量表:自评量表常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他评量表常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整体症状评估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个性人格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明尼苏达人格测试等。

(4)实验室检查:HIV/AIDS 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 HIV 抗体检测、HIV 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CD4+T 淋巴细胞计数、HIV 耐药检测等。血常规炎症指标、生化甲状腺功能维生素 B12及叶酸贫血神经梅毒检查可以帮助除外其他感染及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

(5)影像检查:推荐 MRI 除外脑血管病变、其他颅内占位性改变。

6 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1]

ICD-10 关于 HIV 相关痴呆的诊断要点是认知功能损害满足痴呆的诊断标准,但除 HIV 感染外,未发现其他可能导致痴呆的疾病或状态。诊断前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认知障碍的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梅毒、隐球菌结核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进展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变等。除痴呆外的其他 HIV 所致精神障碍,ICD-10 中未给出统一诊断标准,一般考虑患者症状符合相应疾病诊断标准,如谵妄、重度抑郁发作、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等,且患者症状与 HIV 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

7 治疗原则与常用药物

[1]

在 HIV 感染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的治疗原则中,病因治疗是根本对症治疗不可或缺。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临床综合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必需且有效的,但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要特别留意药物相互作用

7.1 认知障碍治疗

HIV 相关痴呆是开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指征之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够降低 HIV 相关痴呆发生率,但对已存在认知障碍患者,该治疗并不能改善痴呆症状。同时,目前尚无有确切疗效的治疗药物推荐。

7.2 其他症状治疗

7.2.1 抗精神病药

由于 HIV 感染者及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锥体外系症状十分敏感,因此在出现精神病症状时,建议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若患者出现谵妄,可选用给药途径多,心血管、肝肾副作用小的氟哌啶醇治疗,也可选择其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

7.2.2 抗抑郁药

HIV 感染者及患者除使用抗病毒药物外,可能因各类感染和其他伴随躯体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一些对肝酶影响较大的药物应慎重使用,且药物应以低剂量为妥。在焦虑、抑郁患者中推荐使用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等对 P450 酶影响小的药物

7.2.3 抗焦虑药

急性、严重的焦虑发作推荐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但长期抗焦虑治疗推荐使用 SSRI 类药物

7.2.4 心理干预

在 HIV 感染者及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心理辅导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

8 疾病管理

[1]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应用,HIV 感染已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对 HIV 所致精神障碍的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患者疾病的不同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应当采用阶段化的应对策略,如对发现 HIV 感染时负性情绪的处理,疾病治疗中治疗信心的建立、治疗依从性的保持等。同时,HIV 感染者及患者有其各自的性格特点、行为特点,因此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管理。

9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Z].2020-11-23.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HIV感染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HIV感染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