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

中医诊断学 医经著作 经穴 针灸学 中医学 经络学 书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íng shū

2 英文参考

Miraculous Piv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灵枢》为书名。又称《灵枢经》。与《黄帝内经素问》合称《内经》。《九卷》《针经》《九灵》《九虚》均指此书而言。宋·史崧以家藏旧本校刊后,分成二十四卷,共八十一篇。本书主要论述九针经络脏腑穴位刺法以及疾病诊断、治疗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之一[1]

4 流传版本

黄帝内经》撰成之初,在战国时代可能为《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20余种单行本,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校书,始由李柱国等校定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到东汉初班固撰《汉书》时,这些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黄帝内经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

黄帝内经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黄帝内经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黄帝内经灵枢传本(即现存《黄帝内经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黄帝内经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半其家藏《黄帝内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黄帝内经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5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8.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