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 腧穴学 针灸学 中医学 人体部位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uō

2 英文参考

Kǒuhéliáo LI19[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䪼:1.人体部位名;2.经穴别名。[1]

4 人体部位名·䪼

䪼为人体部位名。指眼眶下面的骨,相当于解剖学上的上颌骨与颧骨构成眼眶的下侧部分。《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以屈下颊,至䪼。”[1]

5 经穴别名·䪼

䪼为经穴别名[1]。出《外台秘要》。即口禾谬[2]

穴位口禾髎
汉语拼音Kouheliao
罗马拼音Holiao
美国英译名Stalk Bone
各国代号中国LI19
日本19
法国莫兰特氏GI19
富耶氏
德国DI19
英国Li19
美国LI19

口禾髎经穴名(Kǒuhéliáo LI19)[3]。出《针灸甲乙经》。即禾髎,代号LI19[4]。别名和窌、䪼、长频长髎长颊长顪[4]。属手阳明大肠经[4]。口指口部,禾指谷物,髎指骨隙,谷物从口入胃,穴在口旁骨隙中,故名口禾髎[4]。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口㖞,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

5.1 别名

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长颊(《针灸聚英》),长髎(《针灸大全》),长顪[4],䪼[4]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禾髎,在直鼻孔下,侠(挟)水沟旁五分。

5.3 穴名

口指口部,禾指谷物,髎指骨隙,谷物从口入胃,穴在口旁骨隙中,故名口禾髎[4]

《说文》:“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凡禾之属皆从禾。”髎指穴在形如曲头木的鼻唇沟之下方而言。本穴在鼻孔下,上颌骨的犬齿窝中,五谷之馨味,由此入鼻,故名禾髎[5]

5.4 所属部位

[6]

5.5 口禾髎的定位

标准定位:口禾髎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7][8]

口禾髎位于面部,横平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鼻孔外缘直下,水沟旁开0.5寸[8]

口禾髎位于鼻翼外缘直下,与水沟穴平齐处[8]

口禾髎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口禾髎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口禾髎穴的位置

口禾髎穴的位置

5.6 取法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人中沟中线上、中1/3交点,再向鼻孔外缘直下取[9]

5.7 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9]

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9]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眶下神经(下颌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和上唇动脉(面动脉分支)分布[9]

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吻合支;并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通过[9]

5.8 口禾髎的功效与作用

口禾髎祛风邪,通鼻作用[9]

口禾髎通于齿根,故治齿痛[9]

口禾髎近于鼻,故治鼻塞鼽衄[9]

5.9 主治

口禾髎穴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口㖞,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

口禾髎穴主治口㖞、鼻塞不通、鼻衄[9]

口禾髎主要用于口面部及鼻部疾患:如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鼻炎鼻塞鼻衄、口㖞、鼻息肉[9]

口禾髎主治鼻塞鼻衄鼻息肉,口㖞等[9]

口禾髎穴主治鼻塞鼻衄,口㖞,口噤尸厥[9]

5.10 配伍

口禾髎地仓颊车阳谷面神经麻痹[9]

口禾髎迎香印堂合谷治鼻疾[9]

口禾髎印堂列缺鼻出血[9]

口禾髎地仓颊车上关牵正地仓四白阳白,治面神经麻痹[9]

口禾髎合谷印堂上星,治鼻塞鼻衄[9]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0.3~0.5寸[9]

一般直刺斜刺0.3~0.5寸[9][9][9],局部有胀痛[9]

5.11.2 灸法

不宜灸[9]

穴位于面部危险三角区,禁灸[9][9]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禁灸,盖以其处肌肉薄也[9]

5.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鼻窒口僻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痈,禾髂主之。

针灸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2.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97.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8.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7.
  5. ^ [5]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7.
  7. ^ [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6.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3.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