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

书籍 古籍 温病著作 明代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ēn yì lùn

2 英文参考

Wenyi Lu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On Plague Disease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温疫论》为中医温病著作[1]。二卷。明·吴有性[1]于1642年。

4 主要内容

1641年山东、浙江等省疫病流行,医者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颇多。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因传染途径的认识,较之前人有较大突破。吴氏参考古今医案,创造了一些较有实用价值的治法。书中详论温疫病因、初起、传变诸症及治法等内容。这是在《伤寒论》成书1400年之后医学史上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有关外感病的论著。它第一次认识到温疫感染戾气、具有传染性,开温病学说之先河。后世许多温病论著皆受此书的影响和启发。乾隆年间,复有洪天锡补注本,书名《补注温疫论》。嗣后又有郑重光补注本,名为《温疫论补注》,195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此外又有《医门普度温疫论》,系清·孔毓礼、龚绍林等据吴氏原著加评,其原文和编排次序与《温疫论补注》略异;下卷并集喻嘉言、林起龙刘宏璧等有关疫病的论述,并附名方及前人疫症治案等。

5 现存版本

现有数十种清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