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五法

伤寒著作 明代 中医治法 中医学 中医治疗学 书籍 古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g hán wǔ fǎ

2 概述

伤寒五法:1.伤寒的五种基本治法;2.医书名。

3 伤寒有发表、解肌和解攻里救里等五种基本治法·伤寒五法

伤寒五法伤寒有发表、解肌和解攻里救里等五种基本治法[1]

3.1 解肌

解肌治法[2]。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即解除肌表之邪[2]。是对外感证初起有汗治法[2]。《伤寒来苏集》:“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温病条辨》:“伤寒非汗不解,最喜发汗伤风亦非汗不汗,最忌发汗,只宜解肌,此麻桂之异其治,即异其法也。温病亦喜汗解,最忌发汗,只许辛凉解肌,辛温又不可用。”故临床上应针对病症的寒热而采用辛温解肌法或辛凉解肌[2]。辛温解肌桂枝汤,辛凉解肌柴葛解肌汤[2]

3.2 和解

和解治法之一[3]

3.2.1 和法

和解和法[3]和法八法之一,一名和解法[3]。是针对外感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里之间,不能使用汗、下等法时,用以和解治法[3]。《伤寒论》的小柴胡汤,治温疫达原饮,治温病似疟蒿芩清胆汤等,都是这一法则的例方[3]。对内伤杂病气机郁滞,肝脾不和等,也适用和法[3]。如肝气郁结而致月经不调用消遥散;六郁越鞠丸,均属本法范围[3]。《医学心悟》:“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润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

3.2.2 用较轻的方调治

和解泛指用较轻的方调治[3]。《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吐利止,而身病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3.3 攻里

攻里下法之一[4]。即攻逐里实[4]。用泻下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4]。《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攻里不远寒。”

参见下法下法八法之一[5]。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5]。又称泻下、攻下、通里通下[5]。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使用[5]。分寒下、温下润下等,除润下药较和缓外,其余多较峻烈,年老体弱慎用,孕妇和月经期勿用,无实结者不要轻易采用[5]

3.4 救里

救里治法[6]。同回阳救逆[6]回阳救逆指救治阳气将脱的方法[7]。症见汗出不止,吐利四肢厥逆,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为寒盛阳衰,阳气将亡之候[7]。急用四逆汤参附汤回阳气而救厥逆[7]

4 医术名·《伤寒五法

伤寒五法》为医书名[7]。4卷(一作5卷)[7]。明·陈长卿[7]。撰年不详[7]。作者将前人对于伤寒病证的治法归纳为发表、解肌和解攻里救里五法[7]。书中结合伤寒脉证详论五法,理论联系临床实践,有其独到的见解[7]。清·康熙年间石楷予以校订,并加按语重刊[7]。现存多种明清刻本等。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6.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0.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8.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2.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3.

全本在线阅读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有伤寒五法作用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伤寒五法作用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有伤寒五法作用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