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

防治指南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àn xìng yǐ xíng gān yán de fáng zhì zhǐ nán 》

2 注解

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一经发布,即引起了众多关注。近年来,乙肝抗病毒药物不断面世,但是由于抗病毒治疗的尚不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正确的治疗理念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法对广大医务人员和慢性乙肝病人十分重要。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将对《指南》进行摘录连载。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3 预防

3.1 (一)乙型肝炎疫苗预防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疫苗及其接种费用需由家长支付;自2002年起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需支付接种费;自2005年6月1日起改为全部免费。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h内,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h内先注射1针

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对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重组酵母或1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5μg重组酵母或1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抗-HBs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3.2 (二)传播途径预防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感染理中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均应戴手套,严格防止医源性传播。服务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文身等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性交时应用安全套。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3.3 (三)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1.血清检测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2.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20m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mg)。

3.4 (四)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各级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并应注明是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进行血清HBsAg、抗-HBc抗-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该3种标志物均阴性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对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根据其病情确定是否住院或在家治疗。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及用具(如采血针针灸针、手术器械、划痕针、探针、各种内镜及口腔科钻头等)应严格消毒,尤其应加强对带血污染物的消毒处理。

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国家法律规定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

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DNA水平,而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图书信息

4 版权信息

作 者: 蔡晧东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

字 数: 142000

页 数: 157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6737081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定价:¥25.00

5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专家蔡皓东、马秀云共同编写的解读《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简称《指南》)的科普读物。其层次结构与《指南》完全同步,编写形式采用《指南》原文与解读对照,目的是帮助慢性乙肝患者领悟《指南》精神,真正读通、看懂《指南》,以便于更好地防治乙肝。书中除了完整地解读《指南》内容以外,还表达了少数与《指南》不太一致的个人看法,并收入一些尚未写进《指南》的乙肝新进展。具有内容系统、全面、新颖、通俗易懂,原文与解读完全对照等特点,是广大乙肝患者的良师益友。

6 目录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自然

四、预防

五、临床诊断

六、实验室检查

七、影像学诊断

八、病理学诊断

九、治疗的总体目标

十、抗病毒治疗一般适应

十一、抗病毒治疗应答

十二、干扰素治疗

十三、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十四、免疫调节治疗

十五、其他抗病毒药物及中药治疗

十六、关于联合治疗

十七、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十八、抗炎保肝治疗

十九、抗纤维化治疗

二十、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和流程

二十一、患者随访

结束语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