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汤 2009年12月11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重订严氏济生方》:枳实汤

处方

枳实(去瓤,麸炒)15克 厚朴(姜制,炒)30克 大黄(酒蒸)甘草(炙)各9克 桂心(不见火)7.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腹胀发热,大便秘结,脉洪数。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呕者,加半夏30克。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医方类聚》卷一三○引《济生》

方名

枳实汤

组成

枳实(去瓤,麸炒)半两,厚朴(姜制,炒)1两,大黄(酒蒸)3钱,甘草(炙)3钱,桂心(不见火)2钱半。

主治

热胀。腹胀发热,大便秘实,脉多洪数。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加减

呕者,加半夏1分。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方名

枳实汤

组成

枳实(去瓤,麸炒)1分,栀子仁1分,豉2合(绵裹),雄鼠粪17个(微炒)。

主治

伤寒大病愈后,劳复阴阳易。

用法用量

用淘米泔2盏,先煎取1盏半,后下药,再煎取8分,去滓,分作2服,食前温服,未效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方名

枳实汤

组成

枳实(去瓤,麸炒)半两,木香半两,槟榔(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半两,葶苈(纸上炒令紫色)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

主治

肺积息贲,上气胸满咳逆。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用水1盏,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千金翼》卷二十二

方名

枳实汤

别名

枳实散

组成

枳实(炙)3两,芍药3两,干地黄3两,前胡3两,黄芩3两,通草3两,知母2两,芎2两,细辛2两,茯苓2两,黄耆2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

主治

男子发背,肋结块气,或经一月不已,苦寒热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1升,煮取3升5合,去滓,分4次服。

附注

枳实散(《圣惠》卷六十二)。

《外台》卷三引《广济方》

方名

枳实汤

组成

枳实3个(炙),栀子14个(擘),葱白(切)1升,香豉半升,鼠屎27个。

功效

内消不利。

主治

天行温热愈后数日,劳而复发者。

用法用量

上以水1斗,煎取2升5合,分3次温服,服后相去如人行6-7里,进1服。

《幼幼新书》卷三十七引《婴孺方》

方名

枳实汤

组成

枳实(炙)6分,防风2分,秦艽2分,鸡舌香2分,熏陆香2分,麝香1分,沉香4分,黄芩4分,白蔹4分,升麻4分,大黄10分,木香10分。

主治

小儿着风热,(疒咅)(疒畾)坚如麻豆,抓之皮剥汁出,或竟身头面年年常发有时。

用法用量

上以水5升,煮取1升8合。5-6岁儿服5合,7-8岁服6合。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方名

枳实汤

组成

枳实(去瓤,麸炒)2两,白术3两,桂(去粗皮)1两。

主治

留饮不消,心下痞坚,时复作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千金》卷十七

方名

枳实汤

组成

枳实3个,大枣14个,半夏5两,附子3个,人参2两,甘草2两,白术2两,干姜2两,厚朴2两。

功效

下气。

主治

胸中满闷。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每服8合,1日3次。

《活幼心书》卷下

方名

枳实汤

组成

枳实(去瓤,锉片,麦麸炒微黄)半两,赤茯苓(去皮)半两,甘草6钱,半夏7钱(汤煮透,滤,锉,焙干),桔梗7钱半(锉,炒)。

主治

伤风伤寒,胸满气促,咳嗽不爽,食多夹痰吐出。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用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7分,温服,不拘时候。

方出《千金》卷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二○

方名

枳实汤

组成

竹叶2升,枳实3两,青葙子1两,白前1两,吴茱萸2分,黄芩2分,栝楼根2两,麦门冬2两,生姜6两,前胡(1作芍药)5两,半夏5两。

主治

热气,手足心烦热如火。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分3次服。

《圣济总录》卷四十

方名

枳实汤

组成

枳实(去瓤,麸炒)2两。

主治

霍乱卒哕。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羊乳1盏,羊脂1弹子大,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