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则泻之
盛则泻之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又称满则泻之。指对实证宜用泻法,以祛除邪气,促进疾病向愈。盛则泻之为针灸治疗法则。指邪气壅盛,正气未衰,属实证者,针刺时可用泻法治疗。此法则亦适用于方药治疗。
-
满则泄之
满则泄之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满”是指邪气盛满。“泄”与“泻”同义。参见盛则泻之:盛则泻之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对实证宜用泻法,以祛除邪气,促进疾病向愈。
-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
三焦手少阳经病证指手少阳三焦经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谓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热则疾之
热则疾之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对热症当用疾刺快出针,以泄其热。《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谓邪热亢盛,体温较高的实热证,采用针刺泄热驱邪。宜浅针,急针,不留针,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为针灸治疗术语。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等篇。意谓对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只须按经取穴治疗。而不必分补泻,与“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并列。张介宾说:“言本无虚实之可据,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但求所在之经以取其病也。”
-
治则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黄帝内经灵枢》所载之“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之类均是治则。故夫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其亦巧于规矩者乎。”治则指导治法,而治法体现治则。
-
脾足太阴经病证
脾足太阴经病证病证名。指脾经经气异常所产生的病证。《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为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实则泻之
实则泻之为针灸治疗原则之一,“盛则泻之”“满则泄之”“邪盛则虚之”都是泻损邪气的意思,可统称为“实则泻之”。是指实证的治疗原则应用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达到清泻实邪的目的。如实火、燥屎、食滞、痰积、瘀血、水饮等实证,可用泻火、攻下、消导、豁痰、祛痰、逐水等泻法,包括针刺中的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