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述
《本草述》为药物学著作。清·刘若金撰。刊于1700年。作者依《本草纲目》的分类次序,编集691种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等30部。书中根据前人论述,以阴阳升降的理论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解释药性,在本草理论与临床方面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字简练,且多骈语,读之朗朗上口,颇益后学。现存多种清刻本和石印本。
-
刘若金
刘若金为明末清初医家。湖北清江人。明天启乙丑(1625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等职。明亡后,隐居三十余年,究心医术,于1666年撰《本草述》一书(刑行于1690)。主要节取《本草纲目》的内容。其书后由节录成《本草述录》及杨时泰复编而成《本草述钩玄》,现均有多种刻本行世。
-
杨时泰
杨时泰清代医家。字贞颐、穆如。武进(今属江苏)人。嘉庆己卯(1819年)进士。尝任山东莘县知县。工于医,于周慎斋、张璐等之医书、医理,均极推崇。精于脉诊,以之断病情,测病之寒热、虚实。处方仅数味,即可奏效。后得到刘若金《本草述》,对之进行深研,历六年而自撰《本草述钩玄》三十二卷,现有刊本行世。
-
本草求原
《本草求原》为书名。又名《增补四家本草原义》。清·赵其光约辑于19世纪中叶。此书在《本草述》、《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本草经解要》、《本草经读》四家本草基础上增加种类、补充注释辑编而成。其中有《本经》药物、常用药物及食物。药物分部同《本草纲目》。各药条下杂采众说,间附己意及名医方论治验和附方万余首。
-
包诚
包诚为清医学家。安吴(今安徽泾县)人。他认为《本经》、《别录》著其治而不言其理,《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详所主而不审其由。故致力于阐药性制化之理,节录老师刘若金《本草述录》,以十二经络为经,以十剂为纬,分类表解药性,编成《十剂表》(1840)。取《伤寒悬解》,编《伤寒审证表》,以求简明易览。
-
包兴言
包兴言即包诚。他认为《本经》、《别录》著其治而不言其理,《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详所主而不审其由。故致力于阐药性制化之理,节录老师刘若金《本草述录》,以十二经络为经,以十剂为纬,分类表解药性,编成《十剂表》(1840)。
-
刘云密
刘云密即刘若金。刘若金为明末清初医家。字云密。湖北清江人。明天启乙丑(1625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等职。明亡后,隐居三十余年,究心医术,于1666年撰《本草述》一书(刑行于1690)。
-
伤寒审证表
《伤寒审证表》,清·包诚著,以表格形式阐发黄元御《伤寒悬解》中六经辨治之法。包诚为清代医学家。注重药性基本理论的研究,为能简明扼要地表述药性,节录其师刘若金《本草述录》,以十二经络为经,以十剂为纬,分类表解,编成《十剂表》,刊于1840年。另外撰有《广生编》以补张曜孙《产孕集》的不足;
-
麋角
治虚劳内伤,腰膝不仁,筋骨疼痛。②孟诜:补虚劳,填髓。注意:《本草述》:阳盛阴虚者忌之。(《鸡峰普济方》麋角丸)②治五痿,皮缓毛瘁,血脉枯槁,肌肉薄着,筋骨羸弱,饮食不滋,庶事不兴,四肢无力,爪枯,发落,眼昏,唇燥,疲惫不能支持:麋角(镑,酒浸一宿)一斤,熟地黄四两,大附子(生,去皮、脐)一两半。
-
蜀葵根
《*辞典》:蜀葵根: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ShǔKu Gēn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根。同科植物黄蜀葵根含粘质约16%,大部分为阿聚糖、半乳聚糖和鼠李聚糖等所组成。(《经验良方》蜀葵汤)⑥治内痈有败血,腥臭殊甚,脐腹冷痛,用此排脓下血: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乳白芍药各五钱。
-
五龙草
概述:五龙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述》,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乌蔹毒之别名。别名:五爪龙草、五叶藤、五龙草、老鸦眼睛藤、老母猪藤来源及产地: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的全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2.治咽喉肿痛,黄疸,痢疾,咯血,尿血,淋证,白浊,风湿性关节炎。
-
菟丝
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④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慈惠小编》)②治阳萎遗精,腰膝酸痛,小便淋漓,大便溏泄,妇女白带:金灯藤鲜全草三至四钱。(《圣惠方》)⑥治小儿头疮及女人面疮:菟丝汤洗。
-
儿茶
概述:儿茶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述》,又名孩儿茶、儿茶膏、黑儿茶、铁儿茶。性味及归经:苦、涩,凉,入肺经。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纤维素预制板上,以正丁醇一醋酸一水(3: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
蚌粉
《*辞典》:蚌粉: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B nɡFěn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参见蚬壳条。功能主治:化痰消积,清热燥湿:治痰饮咳嗽,胃痛,呕逆,白带,痈肿,湿疮。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撩阴疮、湿疮、疿痒。
-
马蔺花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消肿。治咯血,吐血,衄血,小便不通,淋病,疝痛,咽喉肿痛,痈肿疮疖。性味:咸酸微苦,凉。(《山东中草药手册》)④治面及鼻病酒皶:马蔺子花,杵,敷之。(《肘后方》)⑤治偏坠疝气:马蔺花二两(萝白子同炒),川楝子一两五钱(橘核同炒),吴茱一两(浸酒,炒),木香二钱(不见火)。
-
雀
《*辞典》:雀:出处:《别录》拼音名:Qu 别名:嘉宾(崔豹《古今注》),家雀(《普济方》),瓦雀(《滇南本草》),宾雀(《纲目》),麻禾雀(《本草述》),树麻雀、老家贼、只只(《中药志》),查母塞刀姆(朝名)。性味:甘,温。治阳虚羸瘦,阴痿,疝气,小便频数,崩漏,带下。①陶弘景:凡服白术人忌之。
-
蜀葵子
《*辞典》:蜀葵子: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ShǔKu Zǐ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蜀葵花条。②《日华于本草》:治淋涩,通小肠,催生落胎,疗水肿。(《陕西中草药》)各家论述:《本草述》:(蜀葵子)其性味类利于气血燥而泣者,未可施于虚羸中寒之体也,临病其审处之。
-
羊肾
性味归经:甘、咸,温。治肾虚腰痛,遗精,滑精,带下,阳痿,消渴,小便频数,疝气,睾丸肿痛。附方:①治五劳七伤,阳气衰弱,腰脚无力:羊肾一对(去脂膜,细切),肉苁蓉一两(浸酒一宿,去皱皮,细切)。(《食医心镜》)③治肾虚劳损精竭:炮羊肾一双,去脂,细切,于豉汁中以五味、米糅如常法作羹食,作粥亦得。
-
壮阳草
概述:壮阳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述》,为《滇南本草》记载的韭菜之别名。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胃、肾经。1.治胸痹,噎膈,反胃,吐血,衄血,尿血,倒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漆疮,捣敷。肾虚阳痿,遗精,腰膝冷痛。叶原液可轻度降压,对离体心脏先兴奋后抑制等;大蒜辣素类可抗菌。
-
银箔
《*辞典》:银箔:出处:《本草蒙筌》拼音名:Y nB 别名:银薄(《药性论》)。归经:入心、肝经。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圣济总录》镇心丸)②治小儿伏热潮发者:银箔十片,续随子一分(去皮,研),青黛一分,芦荟一分(研),胡黄连末一分,麝香一钱。上通研匀细,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
-
本草述钩元
《本草述钩元》为药物学著作。三十二卷。清·杨时泰重辑,刊于1842年。由于《本草述》在字数与文体等方面,仍较繁冗,故杨氏在不变其药数、次序、分类的基础上,再一次删去十分之四的次要内容,重新分析整理编纂而成本书。是一部提要钩玄的药物专著。建国后有排印本。
-
儿茶膏
概述:儿茶膏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即《本草述》记载之儿茶。性味归经:苦、涩,凉,入肺经。功能:清热化痰,生津,止血,消食,敛疮。扁桃体炎,研末用甘油调涂。药理作用:本品含儿茶鞣酸、左旋及消旋儿茶精、左旋及消旋表儿茶精,鞣红鞣质(Phlobatannin)及非瑟素、槲皮素、槲皮万寿菊素等黄酮醇。
-
糯米泔
《*辞典》:糯米泔:出处:《纲目》拼音名:Nu MǐGān别名:粘米泔水(《本草述》)。性味:《纲目》:甘,凉,无毒。功能主治:①《梅师集验方》:治霍乱,心悸,热,心烦渴,以糯米水清研之,(或)冷熟水混取米泔汁,任意饮之。②《纲目》:益气,解毒。食鸭肉不消者,顿饮一盏。
-
石首鱼
《*辞典》:石首鱼:出处:《食性本草》拼音名:Sh ShǒuY 别名:黄花鱼(《临海异物志》),石头鱼(《岭表录异》),江鱼(《浙志》),黄鱼(《本草述》),海鱼、黄瓜鱼(《医林篆要》)。灰分0.9,0.9克;性味:甘,平。归经:《本草撮要》:入足阳明、少阴经。功能主治:①崔禹锡《食经》:主下利,明目,安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