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幼心鉴
《全幼心鉴》为儿科著作。卷1总论儿科医生之守则,服药须知,小儿的生理、血气、禀赋、保育、调理以及面部与手部望诊等;4分论小儿诸病(以内科病证为主,包括痘疹),并附录《小儿明堂灸经》。书中除“选古方效用今日者”(见自序)予以汇集说明外,对面部及虎口三关、指纹望诊作了较细致的描述,并附图40余幅。
-
徐用宣
徐用宣明代儿科医家。衢州府(今浙江衢州)人。世医出身,晚年贯通医术,尤精于小儿科。搜集小儿诸家方书,以《小儿药证直诀》为本,参附己意,择取良方,汇成《袖珍小儿方》十卷。书成于永乐(1403-1424)年间,并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重刊。
-
小儿阴㿗
小儿阴㿗为病名,为小儿睾丸肿大之病。多因风湿、热毒下注所致。《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二:“夫小儿阴癫者,是阴核结肿大也。”治以清热化湿,兼以解毒为主,用导赤散加萆薢、苦楝子、延胡索。
-
白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酒草:别名:山地菊、假蓬、酒药草、小白酒草来源:菊科白酒草Conyzajaponica(Thunb.)Less.,以根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消炎镇痛,祛风化痰。主治肋膜炎,小儿肺炎,喉头炎,小儿惊风。5钱,小儿酌减。
-
嗜异
概述:嗜异(paroxia)为症状名。是指小儿喜食异物的表现。病因病机:《寿世保元》:“小儿爱吃泥土,乃脾虚胃热所致,面色青黄,或是虫动。”临床上脾疳、虫积的患儿多有嗜异的症状。
-
三部五脉
三部五脉为小儿察色辨脉方法。《奇效良方》:“小儿三部,面看其色为一部,虎口脉纹为二部,一指脉为三部。五脉者,上按额前,下按太冲,前三部,共为五部。”
-
闻人规
闻人规宋代儿科医生,檇李(今浙江嘉兴)人。本业儒,久不得志,攻举子业20年,仅得待补国学进士。遂锐意于岐黄之术,尤精儿科。谓:“小儿之疾苦,惟疮疹皆不可免,而治疗之间,毫发一差,生死随异。”因广求古人之议论,证以己所闻见,撰《小儿痘疹论》三卷(又名《痘疹论》)。
-
定痛法
定痛法小儿神奇外治法之一。出《幼幼集成》。用食盐一碗,锅内炒极热,布包之,在胸腹部由上而下熨。冷则再炒再熨。软坚止痛。适用于小儿胸中饱闷,时腹疼痛。
-
鸠尾骨端
鸠尾骨端为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前正中线,当胸骨剑突尖下缘处。主治小儿囟陷、小儿疳瘦等。一般艾炷灸1~3壮。
-
柏叶蜜
处方:鲜侧柏叶500克蜂蜜100克制法:每日取新鲜侧柏叶,放入搪瓷杯内,加水约2000克,煎取1000克,去渣,然后加入蜂蜜100克,和匀即可。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适用于小儿百日咳。30克,4岁以上30克。注意:小儿风寒感冒咳嗽勿用。摘录:《中华儿科》
-
前甲散
《直指小儿》卷四:方名:前甲散别名:炙甲散组成:穿山甲(前膊鳞,炙焦)。主治:小儿炼银癣。用法用量:麻油、轻粉调敷。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炙甲散(《得效》卷十二)。
-
夜安一粒金
《鲁府禁方》卷三:方名:夜安一粒金组成:牛黄(生者)3分。主治:小儿夜啼。用法用量:用乳汁调灌咽下。仍将小儿脐下写一田字,效验。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中医儿科临床手册
《中医儿科临床手册》儿科著作。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编。全书分六章。包括常见症状的辨证要点、常用治法、小儿急症、新生儿疾病、时行疾病和小儿杂病。内容全面而不繁芜,系统而不冗长,突出了中医特色,注重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中医儿科进行论述。末附常用药物及病历书写等。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修订本。
-
透关射甲形
透关射甲形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小儿指纹,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脾土之败证。
-
儿发疏薄
儿发疏薄指小儿头发稀疏。多因气血不足所致。《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夫足少阴为肾之经,其荣在发。小儿禀性少阴,血气不足,则发疏薄。”宜内服地黄丸。宜六味地黄丸加参、芪、首乌、当归等味治之。
-
胖得生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用于治疗小儿积食、乳积、腹胀、便秘及小儿发育不良等。用量用法:口服:1岁以下每次服半包,1~3岁,每次1包,每日2~3次。规格:散剂:0.3g/包。
-
盘肠似内钓
盘肠似内钓病证名。见《幼科发挥》。小儿盘肠气痛,表现为干啼,额上汗出。由于小儿肠府脆弱,突为寒气所搏而成。治宜利气散寒。用金钓子散加减。
-
猪胆南星散
《直指小儿》卷二:方名:猪胆南星散组成:大天南星(湿纸煨香)。主治:小儿痫后瘖不能言。用法用量:每服1字,雄猪胆汁调下。制备方法:上为末。
-
母蛎散
《直指小儿》卷四:组成:母蛎粉。主治: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用法用量:先以津唾涂肿处,次以母蛎粉掺敷。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玉箸煎
《圣惠》卷八十九:组成:蛔虫2条(小儿口中吐出者为上)。主治:小儿胎赤眼,及风赤眼。用法用量:每日以铜著点少许,著目眦头,及夜卧时,再点之。制备方法:将虫于瓷盒子中盛,用纸裹,向湿地埋50日后取出,其虫化为水,以瓷瓶子盛。
-
马骨末
处方:马骨。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诸夜啼。用法用量:敷母乳上,令小儿吮服。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五
-
尹丹
尹丹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毕业学校: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历:学士出生年月:1962年2月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行政职务:副处长工作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务处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中医研究。对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有一定的研究。
-
偏结
偏结病名。指小儿单侧阴囊肿大之病证。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即小儿偏(疒颓)。详见该条。
-
牛涎方
《准绳 幼科》卷一:组成:牛口沫。主治:小儿口噤。用法用量:涂小儿口及额上。
-
蝎虎散
《直指小儿》卷二:方名:蝎虎散组成:褐色生蝎1个(连血细研)。主治:小儿惊痫。用法用量:上入朱砂末并麝少许,同研,薄荷调作1服。继以二陈汤与之。
-
铜鉴鼻饮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七:方名:铜鉴鼻饮组成:铜镜鼻。主治:小儿卒客忤。用法用量:上烧令红,着少许酒中,大儿饮之;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铜镜鼻镇摄肝气,以安其心。
-
儿发干枯
儿发干枯为症状名,指小儿头发干枯而不光泽。《太平圣惠方》第四十一卷:“足少阴之经血,外养于发,血气盛则光泽,若虚则血不能养发,故无光泽。”多见于小儿慢性消耗性疾病,亦有因气血不足而致者。发乃血之余,气血不荣于发,故发干枯。宜地黄丸内服。
-
巫方
巫妨,中古时医家。又作巫方。传为尧帝之臣,精于医道,能别生死。著有《颅囟经》,其书未见传世。传说中之巫医,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所相传,有小儿方焉,为占卜小儿寿夭疾病之巫医。
-
病(疒^贵)
病(疒^贵)病证名。简称(疒^贵)。指小儿两侧睾丸肿大。治宜利气软坚,用橘核丸。参见小儿阴(疒^颓)条。
-
乌蝎四君子汤
《直指小儿》卷二:方名:乌蝎四君子汤组成:四君子汤加川乌(生)少许,全蝎(焙)少许。主治:小儿慢惊。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如再服,即去川乌。制备方法:上为末。
-
脏气清灵
脏气清灵(keenvisceralqi)为小儿生理特点之一。是指小儿内脏反应灵敏,患病后若诊治得当,病邪能够及时祛除,易于康复的生理特点。《景岳全书·小儿则》:“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确得其本而摄取之,一药可愈。”
-
甲灰丸
处方:手指甲(小儿父母者)。制法:烧灰研细,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生下便喜多惊。用法用量:每服1丸,井花水化下,不拘时候。摘录:《卫生总微》卷五
-
幼科医学指南
《幼科医学指南》即《幼科指南》。清·周震撰于1661年。1789年始有初刊本。卷1为儿科歌赋及议论;4分别论述小儿心、肝、肺、脾、肾诸经病证及医案。现有近代刊本数种。
-
幼科指南
《幼科指南》为儿科著作。又名《幼科医学指南》。四卷。清·周震撰于1661年。1789年始有初刊本。卷1为儿科歌赋及议论;卷2为小儿杂症;卷3~4分别论述小儿心、肝、肺、脾、肾诸经病证及医案。现有近代刊本数种。
-
伤食吐泻
伤食吐泻为病证名。指小儿伤食所致的吐泻。多因脾胃嫩脆,乳食失节,壅塞脾胃而引起。《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乳食不化,其吐及粪皆有酸臭气者,此伤食吐泻也。”治宜消食导滞。用胃苓汤加减。
-
李立之
李立之宋代医生。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精儿科。尝治一小儿音喑,令将小儿裹衾掷地下,小儿惊而啼,遂有声。其治病皆类此。
-
暴惊
暴惊病证名。小儿突然发惊、啼哭,形气欲脱。多由小儿气怯,猝见生人,异物,或闻巨声,以致精神闷乱,气逆痰聚而发。治宜镇惊安神,用秘旨安神丸。
-
辨证良方
《辨证良方》医方著作。清·蒋杏桥编集。刊于1858年,卷一便易方及急救方;卷二介绍小儿痘、麻诸方为主;卷三诸痛方、外科方、诸伤方、妇人方;卷四《达生篇》举要,血、痰、嗽、喘及小儿方。全书选集大多为民间验方,少数为成方。
-
暖痰法
暖痰法小儿敷贴疗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胸有寒痰,不时昏绝,醒则吐出如绿豆粉,浓厚而带青色,此寒极之痰。以生附子一枚,生姜一两,同捣烂炒热,布包。熨背心胸前,慰完将姜、附捻成一饼,贴于胃口,良久其痰自开。”
-
小儿则
《小儿则》为儿科著作。此书即《景岳全书》的一部分(卷四十至卷四十一),二卷,明·张介宾撰。内容主要论述小儿杂病(不包括痘疹、麻疹)的证治。此外又有《小儿则古方》1卷,为《景岳全书》第62卷;《麻疹诠》1卷,为第42卷;《痘疹诠》3卷,为第43~
-
王末
王末为隋代小儿科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小儿用药本草》2卷,《疗小儿杂方》17卷,均佚。
-
透关射指形
透关射指形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小儿指纹,命脉向里,主惊风,痰热聚于胸膈。
-
巫妨
巫妨,中古时医家。又作巫方。传为尧帝之臣,精于医道,能别生死。著有《颅囟经》,其书未见传世。传说中之巫医,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所相传,有小儿方焉,为占卜小儿寿夭疾病之巫医。
-
钱大用
钱大用明代医家。精于儿科。曾撰集诸家小儿效验方,集为《活幼全书》八卷,附一卷(1495年)。另撰有《钱氏小儿方考》。
-
大便恶臭
大便恶臭为病证名,小儿消化不良症状之一。小儿宿滞,内有伏热而致大便恶臭。临床多伴体热喜睡。见于消化不良症。治宜用龙胆汤去伏热,用保和丸去宿滞。
-
痘癞
痘癞病名。小儿痧痘继发感染之疮疡。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即痘风疮。详见小儿痘风疮条。
-
问小儿
问小儿为诊断学术语。系指小儿问诊。除一般问诊内容外,应了解小儿孕育期和父母兄弟情况,曾否患过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及预防接种情况,已否断乳等。是否受惊、着凉,有无吐泻、惊叫、发热喘咳、抽搐等。
-
拗哭
拗哭①《儒门事亲》指幼儿数日内啼哭不止。②《育婴家秘》指小儿夜啼,见灯亮即止,灭灯又哭。又名儿嗜灯花。可逐步改变幼儿习惯来纠正。③《幼幼集成》谓小儿初生,性多执拗,凡有亲狎之人,玩弄之物,一时不见,其心不悦而哭。
-
痘疹大全八种
《痘疹大全八种》医学丛书。明·吴勉学辑。刊于1601年。包括宋·钱乙《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宋·闻人规《痘疹论》,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明·蔡维藩《痘疹方论》,《陈蔡二先生合并痘疹方》,明魏直《博爱心鉴》,佚名氏《痘疹宝鉴》,明·郭子明《博集稀痘方论》等八种痘疹专书。
-
尿来
尿来病证名。指小儿夜间小便不禁而遗尿。《古今医统》:“小儿遗尿者,此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遗尿也。又有尿来者,亦由膀胱冷。夜属阴,小便不禁,胞里自出,谓之尿来也。”治法参见小儿遗尿条。